舟山畅通联系服务群众

舟山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情

首创民情工单的泥峙社区,3年来工单公示已经好几叠。

工业区旁的乡村公路人流汹涌,得要装个红绿灯;车站老旧经年,为方便周边群众出行必须及时改建;困难家庭成员又遇车祸,急盼救助……这些诉求是不是很接地气?它们被记录在一张张“民情工单”上,是舟山各乡镇、社区党员干部在走访群众时收集到的民情。

百姓关切的问题就是导向,就是群众给政府派出的“工单”。

不但要将民情认真记录在案,及时研判拿出方案,限时完满解决,进程还要让群众透明可查,随时能问询督办。最后,事情办得好不好,交由老百姓来打分,满意才给点赞。这,就是舟山市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的民情工单制度。

3年前,第一张民情工单首创在岱山县东沙镇泥峙社区。如今,泥峙社区橱窗里公示的工单,层叠黏贴已经六七层,一张张工单换来人人羡慕的花园社区。运用承诺倒逼机制推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在舟山各地,留下了一个个海岛好故事。

民情工单记下民生民情。

沉下去

夜访知民情

周三是岱山县东沙镇全体工作人员夜访民情的日子。因连日大雨,8月20日的走访顺延到了21日。

傍晚6时,东沙镇63名工作人员在镇政府食堂抓紧吃晚饭,随后各自分头行动。6时30分,记者跟随东沙镇人大副主席周亚萍前往沙河口第50网格挨家挨户走访。因岱山此前发生了蜱虫咬人致死事件,今晚走访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居民进行安全防范宣传。

80岁的老党员包春英在家门口接过一摞宣传资料,她曾是这里的网格员,关心社区公共事务。她拉着周亚萍来到街边一处空地,“看,东沙中学和小学的孩子们进进出出,再也不用悬着心了。”原来,狭长的沙河路边曾有一座危房,几十年无人居住。但这里人来人往,存有安全隐患。在6月的走访中,周亚萍收集到了这一民情。经过多方联系屋主征求意见,上个月,危房被拆除。

来到沙河路8号,周亚萍问居民王碧玉,对过的公厕清理好了么?王碧玉三两步走到对面,她说:“环卫工弄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臭了。还给新装了电灯,一到晚上可亮堂了。”这是居民们通过民情工单给镇政府“派”的工,这一“单”完成得又快又好,王碧玉说,“老百姓给打100分。”

一路走,一路有居民跟周亚萍打招呼。“走着聊着,哪家有困难哪里有问题要解决,就一清二楚了。”周亚萍说。

半月一走访,民情工单一张张也开得及时分明。“21日晚现场开出的工单是居民盛信国反映的,大雨过后,社区里蚊蝇孳生,要集中消杀一次。”周亚萍次日就将情况告知环卫服务公司,当天办结,并将情况反馈给了老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