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当前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成为一个亮点。那么,“批评和自我批评”有何含义?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在这个过程中,党的重要领导人曾从多个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过系统阐发和总结,揭示了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
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如下表述:“目前我们党内的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没有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如果犯错误的同志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那就不会发展为对抗性的东西。因此,党一方面必须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这里的“对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含有“批评”的意思;而“充分地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则隐含着自我反省之意。
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内容,中共领导人也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早在土地革命初期,针对红四军内出现的单纯军事观点等问题,毛泽东就提出,要通过“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的批评,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的方法来纠正。抗日战争初期,陈云在论干部政策时,也谈到“批评”问题,他说:“上级领导人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千万不要戴大帽子,因为上级领导人批评下级,与同级的同志互相批评所发生的影响不一样。”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多次谈到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问题,并重点谈了党外人士对共产党的批评监督:“共产党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我们的毛病还很多。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党的整体面对自身缺点和错误时,要敢于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并对广大群众和党外人士的批评监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是指党员个体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进行反省;对他人之不足,也要提出诚恳、恰当的批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