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有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范畴和理论的体系;所谓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体系。理论体系是内容,话语体系是形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要不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本应是答案非常明确的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争议。有一种主张认为,既然中国要对外开放走向世界,那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就不存在中国不中国的问题。以经济学为例,有人就主张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学,即现代西方经济学,而不必建设什么中国经济学。这种主张从理论上说是把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特殊性作为一般性,并否定中国经济学的特殊性;从意图上说是试图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代替中国经济学。
事实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要不要构建的问题,而是如何构建得更科学、更完善的问题。从历史的长河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创造了优秀而独特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从现代和当代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中国化表达,这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集中代表和体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机遇,以更强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发展、完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新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