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2)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2)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正确方向

必须明确,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或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无疑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贯彻这一方针是为了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能以之为借口搞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以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代替或否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反映和解释我国的丰富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

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从一般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角度认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既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特殊性,也具有人类文明的一般性。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经过长期探索和积淀,虽然仍具有各自具体条件的适应性,但也包含人类文明的一般性。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对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非常重要和必要。例如,西方经济学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得出的理论,包含有科学的成分,借鉴和吸收这些科学的成分,有助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但必须明确,西方经济学理论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其基本假定并不符合我国国情。所以,对其只能吸取精华、摒弃糟粕,而决不可照抄照搬,更不可以其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