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概括。比较能够形成共识的,是认为当前发展阶段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即经济仍在持续增长,政治总体稳定,但社会问题多发凸显。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了,现在这个阶段,说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主要还是和经济、政治方面的情况相对比而言。改革初期我们叫百废待兴,那时不仅社会问题突出,政治、经济也都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社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考虑。
第一,社会结构转型必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但基本上是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先易后难,破除利益固化的樊篱不可能轻而易举,也不能期望改革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社会结构转型的巨轮仍在破浪前进,反推社会体制改革,要求通过改革为巨轮前进铺平道路。
现在的社会结构转型出现的三个转折点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劳动力供求关系转折点。我们过去一直说劳动力供大于求,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就业。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在经济如此下行的情况下,沿海地方却招不到工,劳动力工资快速上升。我们一直以来依靠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但现在这种优势受到挑战,而且这种挑战是在农业劳动力还占30%多、农业劳动力高度高龄化并存在大量富余、农民还没有普遍富裕起来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人口老龄化转折点。这个问题国外学者给予很高的关注,我觉得国内关注得还不够。我们现在是2亿多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下降的社会负担系数(就是老年人加上少儿占总人口的比例),现在转向攀升。我国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资金一直依赖于土地资金的积累,现在一旦这个来源发生问题的话,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在未来老龄化过程中,对福利增加的资金压力一定要有精算和清晰的预见。第三,收入分配的转折点。大家知道按照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最高的一年,之后已经在微弱下落。国内外有些学者对这个数据还有些质疑,因为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也有不同的分析结果。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我们到了一个关键点,能不能实现转折,是我们能不能够保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能不能够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关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