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厘清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2)

北京:厘清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2)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不但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生活需求提高必然要求社会体制改革。随着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提高了,不仅是“过得去”,还要“过得好”。特别是面对一些新型社会风险,例如在环境、食品安全、维权等方面,人们有了新的要求,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社会矛盾。这些问题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安全。过去无论是矿难、火灾还是地震、交通事故,涉及的是局部的区域、特定的人群;现在这种新型风险尽管死人不多,但是容易产生普遍恐慌和社会事件,在网上形成轰动性事件和社会舆论的可能性大。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群众的需求大大提高,这种提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维权意识不是老百姓与生俱来的,是这几年快速增长的,我们必须对这种快速增长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第三,利益格局失衡必然倒逼社会体制改革。大家知道,我们一方面生活在走向普遍富裕,另一方面各个阶层又都出现对利益格局和分配秩序的不满,而且现在做的相关分析表明,还不是那些最低收入的人最不满,反而收入水平不错、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在干部队伍里占相当大比例的人,对当前的总体分配状况不满。我们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调整好利益格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不一样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不但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过去政府代办一切,包办社会的一切事务。但是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很多的社会事业领域也都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说我们的医疗、教育等。这样做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方面已经不是以公益为目的,而是以赚钱为目的,这就扭曲了社会事业的行为规范。

最近对医疗行业的一些议论很多,而且医生们意见还很大。医生们认为,哪个国家的医生不是中等以上收入水平,我们本来是白衣天使,现在有些媒体把我们写的和魔鬼一样。但是确实在现实中出现个别医生不是从公益出发,而是收红包、过量检查用药等问题,造成一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我觉得,这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滑坡的问题,很多问题还是源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一些因素。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