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厘清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

李培林:厘清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

本文核心观点

●当前发展阶段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即经济仍在持续增长,政治总体稳定,但社会问题多发凸显。

●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不但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必须要弄清楚,哪些社会事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哪些需要各自分担,哪些事情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哪些事情需要通过政府调控和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关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概括。比较能够形成共识的,是认为当前发展阶段有这样一个突出特点,即经济仍在持续增长,政治总体稳定,但社会问题多发凸显。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了,现在这个阶段,说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主要还是和经济、政治方面的情况相对比而言。改革初期我们叫百废待兴,那时不仅社会问题突出,政治、经济也都有很多的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问题多发凸显,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社会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考虑。

第一,社会结构转型必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但基本上是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大动力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先易后难,破除利益固化的樊篱不可能轻而易举,也不能期望改革能解决一切问题,但社会结构转型的巨轮仍在破浪前进,反推社会体制改革,要求通过改革为巨轮前进铺平道路。

现在的社会结构转型出现的三个转折点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劳动力供求关系转折点。我们过去一直说劳动力供大于求,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就业。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在经济如此下行的情况下,沿海地方却招不到工,劳动力工资快速上升。我们一直以来依靠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但现在这种优势受到挑战,而且这种挑战是在农业劳动力还占30%多、农业劳动力高度高龄化并存在大量富余、农民还没有普遍富裕起来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人口老龄化转折点。这个问题国外学者给予很高的关注,我觉得国内关注得还不够。我们现在是2亿多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下降的社会负担系数(就是老年人加上少儿占总人口的比例),现在转向攀升。我国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资金一直依赖于土地资金的积累,现在一旦这个来源发生问题的话,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在未来老龄化过程中,对福利增加的资金压力一定要有精算和清晰的预见。第三,收入分配的转折点。大家知道按照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最高的一年,之后已经在微弱下落。国内外有些学者对这个数据还有些质疑,因为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也有不同的分析结果。但是大家普遍认为,我们到了一个关键点,能不能实现转折,是我们能不能够保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顺利进行、能不能够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关键。

第二,生活需求提高必然要求社会体制改革。随着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提高了,不仅是“过得去”,还要“过得好”。特别是面对一些新型社会风险,例如在环境、食品安全、维权等方面,人们有了新的要求,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社会矛盾。这些问题不同于过去的传统安全。过去无论是矿难、火灾还是地震、交通事故,涉及的是局部的区域、特定的人群;现在这种新型风险尽管死人不多,但是容易产生普遍恐慌和社会事件,在网上形成轰动性事件和社会舆论的可能性大。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群众的需求大大提高,这种提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维权意识不是老百姓与生俱来的,是这几年快速增长的,我们必须对这种快速增长有一个准确的估计。

第三,利益格局失衡必然倒逼社会体制改革。大家知道,我们一方面生活在走向普遍富裕,另一方面各个阶层又都出现对利益格局和分配秩序的不满,而且现在做的相关分析表明,还不是那些最低收入的人最不满,反而收入水平不错、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特别在干部队伍里占相当大比例的人,对当前的总体分配状况不满。我们必须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调整好利益格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和经济体制改革不一样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是不但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过去政府代办一切,包办社会的一切事务。但是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很多的社会事业领域也都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说我们的医疗、教育等。这样做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现在很多方面已经不是以公益为目的,而是以赚钱为目的,这就扭曲了社会事业的行为规范。

最近对医疗行业的一些议论很多,而且医生们意见还很大。医生们认为,哪个国家的医生不是中等以上收入水平,我们本来是白衣天使,现在有些媒体把我们写的和魔鬼一样。但是确实在现实中出现个别医生不是从公益出发,而是收红包、过量检查用药等问题,造成一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我觉得,这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滑坡的问题,很多问题还是源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一些因素。

所以必须要弄清楚,哪些社会事务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承担,哪些需要各自分担。不是说市场就不能够在公共领域里发挥作用,很多领域里肯定还是要发挥市场一定的作用,但是要厘清,哪些事情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哪些事情需要通过政府调控和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共治局面,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