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常从它们的国际秩序及其全球利益出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未能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并对中国提出了种种批评和指责。毫无疑问,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对世界的贡献,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但在对谁负责、如何负责以及负多大责任等问题上,仍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国家利益及国际社会大多数人的需要来确定。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是当前中国较为恰当的身份定位
探讨中国的国际责任,离不开对中国国家身份的界定。
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人均经济份额、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其他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来看,中国在相当长时期里仍只能算作发展中国家,更何况中国还有幅员辽阔且经济仍十分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按联合国标准还有超过1亿的贫困人口。如果把中国与美欧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离发达国家都还有很大距离,中国还是一个真正的发展中国家。正如外交部王毅部长所提醒的那样:“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大国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定位。中国还并非富国强国,要让13亿中国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同时,中国也要自信地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是中国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外汇储备,还是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表明中国并非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的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该国的人均经济水平,而更多地看其经济总量及其总体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是为何中国一再宣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而国际社会总以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大责任的重要原因所在。
因此,在自身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所应尽的国际责任。而且,坦诚地承认自身的大国地位及国际责任,也有助于中国从更高层面上运筹外交大局并增进自身利益与话语权,也有助于培育国人成熟的大国心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改善国内舆论环境以支持中国奉行更加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需要注重维护并增进自身利益,同时也需要在自身国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体现出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的有机统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