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履行大国责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中国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既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慎重承诺,也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期待。但是,如何界定自身的责任大小,怎样做才能既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又能满足国际社会的期待?这就涉及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时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紧迫的任务仍在于解决国内亟待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思考和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就需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基于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而不能超前承担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积极推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在非洲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和非盟所主导的维和行动,不断加大对非安全投入,但中国无意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全面介入非洲的内部冲突,像欧美大国那样去做非洲国家的“保护人”。即便是从军事的角度讲,现阶段中国军队也缺乏大规模的海外投送能力,在军事指挥、信息支持、后勤保障、国际交流等方面还缺乏在海外直接作战的经验。所以,在国际社会对中国责任的期待与中国履行责任的能力之间,还存在事实上的差距。
坚持权责平衡的原则。权责平衡的原则首先意在说明,中国承担了国际责任,也就应当享有相应的国际权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和塑造国际秩序,显著增进了自身国际权益并极大改善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为当前国际秩序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这是中国和平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中国愿意承担更大责任的重要前提。不过,国内仍有不少学者担忧,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呼吁中国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其实质只是希望中国进一步分担其全球治理成本,不愿意也不会让中国分享全球领导权。因此,中国在观念上务必清醒,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应当有助于提升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增进在国际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通过与西方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相互合作,应明确要求美国、欧洲放松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和垄断,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及重大关切。
权责平衡原则还表明,一个国家在享有国际秩序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及和平红利的同时,也应根据自身实力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而不应只做国际社会的“搭便车者”。特别是对世界上的一些较大国家而言,它们就不仅仅只是关注自身利益,也应有心怀天下的大国精神,这是一个大国所必需的国际形象和声誉资产,是一个大国之所以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做到权与责的大致平衡,是中国在快速崛起进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外交课题。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互利共赢是当前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笔者看来,中国不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和安全投入,是当前南南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实现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非洲政局动荡不仅危害着非洲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显著制约了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带来了直接威胁。因此,不断深化中非安全合作,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政治稳定的同时,也自然有助于维护并增进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这也是一种互利、互助和双赢。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仅只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安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在维护自身海外利益的同时不断推动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增进,在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进程中更好地增进自身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中国思考大国责任的重要维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