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谁负责,负什么责任
中国履行国际责任,自然需要与西方主要大国进行合作与协调,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国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并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稳定,这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与完善的重要前提。但中国的国际责任不是分担西方大国的霸权成本,更不是去维护它们的私利,而主要是维护并增进发展中国家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这是因为,由于发展程度的不同及国家利益的差异,西方大国所关注的议题以及它们希望用国际机制去解决的问题就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事实上的差异。比如,美国视反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议题,并把它们作为当前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不过,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看来,因贫困和疾病而带来的死亡远比恐怖主义的危害更甚,常规武器、轻小武器的扩散所带来的危害也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害更为现实。事实上,美国虽然是当前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和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但它代表不了全世界的利益和愿望。
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的大多数,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及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地区。以国际和平与安全为例,2002—2011年间全球共计发生73起国内冲突或国家间冲突,大多发生在非洲、亚洲、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及东南欧的部分转型国家。再以世界范围的减贫与经济发展为例,虽然部分发展中国家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这并未因此改变南北双方在物质财富、发展程度、科技水平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平等,当今世界仍然是典型的非均衡发展的世界。
以发展中国家利益为重进而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还与中国的利益与身份认同有关。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但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发展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它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概念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认为“发展中国家”自始便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概念,而具有更为丰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属性。西方国家在使用这一概念时,通常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指称那些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而在中国的外交思维中,当代“发展中国家”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第三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当代发展中世界的南南合作也与过去亚非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一脉相承。虽然亚非各国已相继实现了政治独立,美苏两大集团对第三世界的争夺也已不复存在,但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亚非拉国家仍然面临实现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在国际事务中也面临相似的政治和外交需求。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一如既往地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方面。
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经济上,以“正确义利观”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当前尤其需要注重推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做到“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安全上,与时俱进地理解“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建设性参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事务,更好地彰显中国人的世界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在治理模式上,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和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经验,以此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增进中国在世界发展领域的话语权;在国际秩序上,中国的责任不仅只是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也要积极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促进国际正义的实现,从而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营造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国际环境。即便是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中国家仍将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的主要区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