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不断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从而在依靠群众中实现中国梦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社会发展和变革最终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持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同时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这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正所谓“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无往不胜,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坚信“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作为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49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面对国民党高官不禁感叹道: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赢得的民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路线成为改革创新的智慧源泉。正如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
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相信和依靠群众,其实更多地意味着是否值得群众信任和依靠。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空谈只能误国,实干方能兴邦”。实现中国梦,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实干成就梦想”的良好氛围,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严重偏离了实干精神的基本要求,严重偏离了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可见,反对“四风”成为践行群众路线、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思想上筑牢抵制“四风”的“防火墙”。在此基础之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共产党人只有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始终具有凝聚群众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和依靠群众,意味着要得到群众的坚决拥护和高度认同。如果脱离群众,凝聚和依靠就无从谈起。在这一问题上,列宁晚年的警告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时苏维埃政府机关中不断蔓延的官僚主义,列宁深恶痛绝,提出郑重警告:“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环视当下,重温列宁的警告绝非多余。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甚至是与民争利、贪污腐化等作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涣散了党心、民心。因此,必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让人民群众不断地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中,从党员干部的清廉形象中,看到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