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文化研究的意义(2)

安徽:淮河文化研究的意义(2)

摘要:研究淮河文化,能够明确对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早期文明交流与发展状况的认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几乎同时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因而淮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关注的重要区域。

研究淮河文化,能够增强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最大特色是绵延不绝、内涵丰富、交流汇合、融合升华。处于以长江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过渡地带的淮河文化,于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的发现,是考古发现淮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前后的标志性成果,其内涵充分证明当时淮河流域已经跨入了文明的门槛,这个时期大致处于史书记载的三皇五帝等传说时代,城市的出现被学术界公认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因素。到了夏禹时期,“大禹治水”的任务之一是治理淮河。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禹娶涂山女”,以联姻的方式与生活在今蚌埠一带的涂山氏结成联盟,并号召天下方国共襄治水大业,形成了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局面。在淮河流域发现的这一时期的遗址、遗物,印证了大禹治理淮河活动的存在。商周时期,位于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央王朝势力强盛,位于淮河流域的淮夷、南淮夷、徐、六等方国与商周王朝同时存在。商周王朝屡次征伐位于今皖北、苏北一带的夷方,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东南一带扩张,夺取铜矿资源、获取冶铜技术,以实现和巩固商周中央王朝在科技和文化上的领先地位。淮河流域此时成为南北文化冲突、交流、融合的必经区域。到了春秋时期,在过去长期的文化冲突、交流、融合所积累的成就基础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出现了管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一批大思想家。他们中的大多数生长于、活动于、成就于淮河流域,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摇篮。”秦统一中国以后,淮河流域继续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发挥作用,淮河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历程和近现代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文化的继承、积累和发展,淮河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淮河流域发生了无数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思想的、文化的、军事的、科技的、生产生活的,如此丰富精彩的篇章组成了淮河文化的主要内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研究淮河文化就是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文明的信心。

研究淮河文化,能够提高建设文化强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安徽正在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经济强省是基础,决定着安徽发展的物质文明水平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基础,关系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状况。生态强省是关键,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空气清新、山川秀丽、水源洁净、食品药品安全,是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只有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文化强省是灵魂,文化是渗透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精神层面的财富,拥有这样的财富,需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创新文化发展思路,形成自身特色文化。淮河文化历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安徽文化的有机内涵。孕育淮河文化的区域范围有安徽约一半的国土面积,生活着安徽一半以上的人口,深入研究淮河文化自然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几千年积累发展而来的淮河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文明的许多优秀成果,我们研究淮河文化,了解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兴衰得失,不仅值得我们今天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加以吸取和消化,也可为经济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具有丰富内涵的淮河文化既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研究素材,又使我们对文化强省建设充满信心、更加自觉。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