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案例】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

【百姓关注】

【事件介绍】

1

多家知名景区门票涨价

近期,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9月1日起,广东丹霞山景区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9月3日,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调价方案获得通过,门票从35元上调至50元。9月16日,国家5a级景区之一的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105元/人次调整为130元/人次,执行时间为2015年5月10日起。

这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6月10日起,“中国最年轻火山岛”北海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门票价格由90元调整为115元;7月1日起,云南大理苍山景区票价由30元涨到40元,同日,苏州园林主要景点门票价格也进行调整,其中,拙政园旺季票价季由70元调整至90元,虎丘从60元调整至80元。

此外,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8月份举行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提出目前门票价格偏低,拟将门票价格由98元/人次调整为128元/人次或130元/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地景区门票价格的频频上涨,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超过百元。

“门票经济”不符合旅游业发展方向

相对于我国的人口数量,国内景区无疑算得上稀缺资源。既然稀缺,景区的票价变化是否也应和其他商品一样遵从市场规律?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景区进行合理区分。对于纯属商业开发性质的景区,比如完全由企业出资新建的大型主题公园,它们本身就是企业,本来就以赢利为目的,门票价格调整也理应完全交由市场。但我国绝大多数景区,要么是祖先留下的古迹,要么是自然创造的景色,理应由全国人民共同享有,即便要收费也应坚持公益性质,除去必要的投入和管理成本即可,而不是按照供需关系追求高额利润。这类景区通常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类景区的门票价格调整,不单纯是经营者的行为,也是一种政府行为。

面对不断上涨的景区门票价格,公众自是叫苦不迭,但景区管理者总能找到许多理由。比如,经营状况不佳,涨价有利于景区增加收入;申遗和创建5A景区投入巨大,需要通过涨价进行补偿;人流量太大,涨价有助于减少游客数量、提高服务质量……这些理由能否站得住脚?是否背离了景区的公益性?景区门票价格的适度调整当然可以,尤其是当运营成本过大时,但必须首先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涨价只能被视作最后不得已的行为。与之相比,“控制人流量”的说辞就太过蹩脚,因为你完全可以选择限客的方法。在这方面,还是有不少景区值得称赞的,面对海量的游客,不仅没有借机涨价,相反还要控制游客数量。例如敦煌莫高窟,从9月11日起严格执行预约参观新模式,每日游客量将控制在6000人次以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