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2)

【案例】景区如何摆脱“门票经济”依赖?(2)

随着热衷休闲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旅游业赢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宏伟计划。然而,在景区门票价格合理调整范围之外,也有不少景区在逐利敛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赤膊上阵,或成为景区的实际管理者,或为景区涨价提供政策依据。在牟利冲动的背后,景区的公益性被束之高阁,政策的惠民意义被抛之一边,急功近利地从涨价中获取“门票经济”,获得旅游业GDP的数字荣耀。今年以来,已经发生多起寺庙闭门谢客事件,这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抵制旅游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商业改造和大涨票价。与这样的景区发展思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景区的降价甚至是免费惠民政策。例如,河南嵩县在全县A级景区(点)对入嵩游客实行分区域、分时段门票免费政策。

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8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着清晰的规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很明显,“门票经济”不符合旅游业发展方向。未来,旅游业要逐步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要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通过优化游客情景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相关消费,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好的镜鉴。前文提到的河南嵩县,还有更有名的杭州西湖,同样都实行了免费政策,虽然景区门票收入几乎没有了,却吸引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树立了地区品牌、发展了关联产业、升级了经济体系。

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正是如此,也应该如此。

遏制门票普涨关键在政府定价

众所周知,舆论炮轰门票涨价已有多年,“摆脱‘门票经济’”也呼吁了多年,除了个别景区门票降价(比如山东某景区门票今年8月推出“80元降至30元”)外,绝大多数景区的门票价格仍在大幅上涨,而且多赶在黄金周之前涨价以便大捞一把。如此看来,我们似乎拿门票涨价没有办法了,中国旅游业也只能停留在门票经济这个低级发展阶段,游客只能无奈地承受高票价。

按理说,稍有经济头脑的地方决策者和景区管理者,应该很清楚门票经济是小利,做大旅游产业才能获得更大回报。如果一味上涨门票价格,等于把一些游客挡在了门外,想做大旅游产业不太可能。然而,不知地方决策者是缺少这样的经济学常识,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只热衷于门票经济。笔者以为,不管地方决策者是装傻还是短视,必须要坚决遏制景区门票涨价。

那么,在多年来舆论炮轰门票涨价无效的情况下,究竟该拿什么来遏制景区门票涨价呢?笔者认为,最终还是要回归制度治理。根据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这应该是遏制景区门票涨价的有力法律武器。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重申了上述规定。也就是说,要想体现景区公益属性,减轻游客经济负担,只能从“政府定价”这个环节上做文章。政府层面只有严格控制门票价格上涨,对于准备提高门票价格的,严格依法听证,才能遏止涨价或者限制价格涨幅。尽管门票已经上涨的景区,基本上都经过了价格听证程序,但过程仍然经不起质疑。

譬如,此番涨价的玉龙雪山景区在听证会上指出,玉龙雪山景区目前经营状况不佳,过去的3年门票收入减去支出是负数,25元的涨价幅度是合理的。这样的涨价理由显然站不住脚,其一,景区经营状况不佳,要从经营思路、成本支出等方面来反思自己的问题,不能把门票涨价当成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其二,所谓的“经营状况不佳”,不能是自说自话。如果经过了审计,审计结果是否有说服力,值得怀疑。

鉴于过去很多公共产品价格听证会上怪象不少,都遭到舆论质疑。依笔者之见,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设计专门的景区价格听证制度,听证的范围包括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既要依法组织小范围听证会,又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因为参与听证会的代表人数很有限,不能代表全国游客。另外,成本审计结果要详细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凡是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笔者以为,应该利用政府定价这一制约环节,原则上禁止景区门票涨价,即使某些景区情况特殊,门票有必要涨价,也要对涨幅作出明确限制。同时,还应该对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做大旅游产业的地方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既能保证景区的公益属性,又能倒逼地方决策者和景区管理者放弃门票经济,围绕旅游产业做大蛋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