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2)

胡鞍钢:“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2)

中国国家治理绩效优于美国

表明“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

胡鞍钢认为,毛泽东之后,邓小平既没走传统教条式的老路;也没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模仿和转向“西方之路”;而是经过中央内部和平的政治博弈后,独辟蹊径开创了“中国之路”,以渐进方式改革传统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对外全面开放,中国由此崛起。

作为弥补和完善,中国重建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1980年恢复1956年中共八届党中央领导体制,形成了书记处、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三个层次的中央领导体制,在中央内部起到分权和制约的作用;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实行任期保障制度,加快新老交替;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重申依据宪法治国;重建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协商制度及其他机构。

1993年,胡鞍钢和王绍光在《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提出:国家能力是国家(指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包括汲取财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和强制能力。而国家制度的现代化,一是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成熟、定型,二是制度执行能够更加有效、透明、公平。

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现代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分权过程,把土地种植权还给农民,经济适度由市场调节,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两只手(计划和市场)做事、两条腿(国企和民营)走路、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的本质竞争是制度竞争。“中国之路”在经济建设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1990年,还处在苏联体系中的俄罗斯GDP占世界总量的2.4%,高于当时中国的1.6%。到2011年,俄罗斯为2.7%,中国已达到10.4%。

中国拥有近6000万家中小企业,大大超过美国的500万家和28国组成的欧盟的2070万家。2009年,中国商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出口额相当于美国的140%。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计算的GDP,今年底中国有望超过美国。

中国的体制总能帮忙实现改革目标。中国已有1.1万公里高铁,而奥巴马高铁梦至今连一寸高铁都没实现。当今美国最大改革的奥巴马医改法案,也因无法形成社会共识而打折变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