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有底线,不能玩“帽子戏法”

争鸣有底线,不能玩“帽子戏法”

真理的发现,学术的进步,往往是在讨论、商榷、争鸣中实现的。但是,争鸣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当前,在一些关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争鸣中,却出现了一些无原则、无底线的手法和现象。例如,近来一些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阐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就被粗暴地扣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帽子”,经过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这些刻意剪裁、歪曲原意、误导读者的“帽子戏法”,竟造成了一时的悚动。

争鸣本来是好事,可惜的是,这种“变味”的、扣“帽子”式的“争鸣”,不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阻塞了发现真理、辨明学术的通途;这种“争鸣”除了制造话语暴力、混淆民众视听、扰乱公序良俗外,也充分暴露了某些人长袖善舞、蛊惑人心的手段和心理。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要真正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必须下力气遏制“变味”的“争鸣”。

第一,争鸣不能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理论研究少不了使用特定的概念来表达特定的内涵。任何置原文于不顾,不深入分析、不实事求是而别有用心地采取偷梁换柱、混淆视听,刻意制造分歧、矛盾和冲突的做法,都只会扰乱正常的舆论环境。

现在,有些所谓的“学者”,面对具有特定意涵的问题,习惯于通过偷换概念、转移问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些研究阶级问题、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强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学术观点,在某些人那里,“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就变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变成了“‘文革’余孽”,变成了“反对法治”、“反对依法治国”。这些人是只能称为“魔术师”,而不能称为学者的。

通过这种手段,一些人企图造成“人民民主专政”与“依法治国”势不两立的假象。他们一方面截取“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专政”二字肆意妖魔化,另一方面炫耀资产阶级民主的“光鲜靓丽”,隐瞒其对大多数人实行专政的实质,进而指责人民民主专政与法治精神、现代文明水火不容。说穿了,他们无非是想“草船借箭”,否定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保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使命,就是遵守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的法治。这与依法治国有何冲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