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王侯广场(2)

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王侯广场(2)

建筑风格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在伊斯兰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传统作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树一帜,达到了伊朗萨非王朝建筑华丽的顶峰。伊朗的城市通常拥挤缺乏流动,而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呈方型并且宽敞,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里还保留着300多年前风貌的传统市场

这里还保留着300多年前风貌的传统市场

广场中的伊玛目清真寺是1612年阿巴斯大帝在位时花了30多年才建成的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宏伟建筑,是建筑学的典范。为了使广场东西南北四个大门相互正对,伊玛目清真寺要对准麦加的方向,只能建成与广场成45度角。它的穹顶、门厅、回廊设计既科学又美观,外表均用以蓝、黄色为主的精美瓷砖铺成,大门是镀银的,大园拱顶主要部分均为镀金或镀银,光彩夺目。以其完美相称的建筑结构,传统瑰丽的图案设计,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杰作和高峰体现。这座清真寺镶嵌图案所显示的极为高超的技巧以及由四座大穹顶柱廊环绕的寺内中央庭院,达到了传统的清真寺建筑艺术的巅峰。

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的外观为布局合理的几何设计,以天蓝色,深红色和浅柠檬色黄瓷瓦装饰,给人一种非常协调的和谐美。为了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两座清真寺没有按一定的广场轴线定向。偏转现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协调了寺院方向及其与广场走向的关系。

凯伊萨里耶大门坐落于整个广场的北端,它也是皇家大巴扎的正门,与整个广场相比犹如一座雄伟的通道,堪称改建工程的杰作。大巴扎门口通道上有用釉砖镶嵌细工铺砌的装饰,是伊斯法罕占星术中人马宫的标记,以一种狮头、羊身、蛇尾的怪物形象出现。

王侯广场在城市规划方面一反伊斯兰传统做法,以其设计独特,用途广泛和装饰华丽而独特一帜,广场上的主要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因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实至名归。据说现在的伊斯法罕还遗留萨非王朝的古老遗迹100多处,整个城市就是一个聚宝盆,而王侯广场则是这个聚宝盆里最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久不衰的耀眼光芒。

伊斯法罕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著名

伊斯法罕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著名

知识链接:伊斯法罕

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会,伊朗第三大城,位于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的谷地中,始建于阿黑门尼德王朝时期,多次成为王朝首都。历史上为南北来往所必经之路,著名的手工业与贸易中心。现在又为公路交通中心,附近农畜产品的主要市场。市区以多花园与清真寺等辉煌建筑物著名。长期为轻工业中心,纺织工业居全国首位,包括棉毛纺织与丝织,还有果干、造纸、榨油、火柴等工厂。手工艺著名,有银器、铜器、陶器、地毯业等。并发展了重工业,有伊朗第一个钢铁厂,还有石油化工、炼油、水泥等工厂以及兵工厂等。另外伊朗主要的核设施也建在这里。

伊斯法罕古代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1598年,阿巴斯大帝迁都于此,大兴土木,要将伊斯法罕变成一座富丽堂皇、精美雅致的名城。阿巴斯设计的建筑群以宽阔的广场为中心,即王侯广场,又称“美丹·纳奇·贾汗”(意为世界之写照)。伊斯法罕拥有11世纪至19世纪的各种伊斯兰风格建筑,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种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

责任编辑:白舸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