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若干思考

江西:主动适应新常态的若干思考

摘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经济状态。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相对西方国家的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的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则独具特色,表现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新特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我们应当如何适应新常态,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经济状态。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相对西方国家的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的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则独具特色,表现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新特征。

中高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速达9.9%。经济增速的放缓,其实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1年为9.2%,2012年为7.7%,2013年为7.7%,2014上半年为7.4%。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换挡期的必然过程。经济增长阶段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从趋势上看,全球经济增速是递减的,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也不例外。

优结构。不断优化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等,其中产业结构是核心内容。2002年,我国三产结构为13.7:44.8:41.5,2013年,三产结构为10:43.9:46.1,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相对比重开始上升,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三产结构排序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转变为三、二、一。纵观我国三产结构变化,其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动力特征。中国过去高速增长靠的是要素驱动,现在这种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源。显然,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动力源泉。要顺利实现创新驱动,必须破除旧的体制机制束缚,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带有一定的破除性,而开放具有开拓性,可以分享世界文明的成果。在新常态下,改革、开放、创新三者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