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挑战。适逢“三期叠加”,面临诸多挑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我国适逢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主要风险有:台阶式的减速风险,世界上有36个国家及地区经历过高增长,其中34个高增长之后呈现台阶式减速。新动力不确定性的风险,原有动力弱化了,新动力能不能及时形成?产能严重过剩的风险,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然带来阵痛,处理不好甚至可能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是历史之必然,是经济发展规律之必然,同时又是向新的更高阶段发展的重要转折和战略机遇。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高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持续健康方向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尽快把新常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新常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反映了中央对当前经济时局理性研判和战略意图,也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此务必保持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心。主动适应新常态,需要有更多的智慧与谋略,也需要作更长远的谋划与布局。要尽快形成共识,抓住战略机遇,全面作出部署,把经济新常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精确把握战略设计、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大环节,使其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贯彻始终,见到实效。
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我们要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追求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在经济发展上无所作为。要保持战略定力,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要坚持底线思维,沉着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要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把主动适应新常态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遵循,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要抓住关键、盯住重点、破解难题,发挥好政策协同效应,增强市场信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鉴于目前经济下行的主导因素是结构性与有效供给不足,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就应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关注需求端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端政策。只要跳出用凯恩斯需求决定增长的分析框架,从供给方面着手,就能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短期来看,有效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就中长期看,有效供给决定着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宏观调控应从关注需求端的“三驾马车”逐步转向关注供给端的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这“三大发动机”。同时,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改革思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