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反腐败片面认识的辨析(2)

北京:对反腐败片面认识的辨析(2)

摘要:共产党不是无所事事的清谈馆和可以自由出入的俱乐部,而是先进分子为实现共同理想而组成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的团结是有原则的,不是一团和气,党的团结应当是、也只能是以党的纲领、指导思想、组织原则为基础的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一致。

反腐败是损害执政党和政府形象,还是有助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

早在1926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反腐败的文件——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明确指出,“在革命高潮依然高涨的时候,许多投机腐败分子,均会跑到革命队伍中来。一个革命党若是容留这些分子在党内,不但不能执行革命工作,且将为群众所厌弃。所以应该坚决清洗这些不良分子,才能巩固我们的营垒,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这份文件已经把反腐败斗争同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威信联系在一起了;它是一份庄严的宣言书,宣告了共产党不仅立志改造社会,而且决心在这一斗争中净化和完善自己。这同当时中国统治者深深陷入腐败泥潭不能自拔形成多么鲜明的对照。正因为如此,党才能够日益得到人民拥护。

眼下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向人民负责、不谋私利的政党,是个勇于解决自身问题,实行自我净化的政党。特别是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周永康、徐才厚等严重违法违纪的大案,彰显了党坚持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实行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和决心。一段时期以来,流传着一些说法,如“反腐难以彻底”、“官越大越没事”、“官官相护”、 “刑不上常委”等等。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在查处案件强有力的行动面前,这些习惯性怀疑已经得到澄清。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孟子所云,用现代语言讲,实际是个公信力问题,就是使一个政党、政权得到公众信赖和信任的力量。古往今来,政治公信力永远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形象影响力、道德感召力、政治凝聚力。反腐败斗争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保护和扩展了党的执政资源。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