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16.2万呼唤法制的归位

数字16.2万呼唤法制的归位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数据:“在‘吃空饷’专项整治中,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清退16.2万人吃“空饷”,虽然数量惊人,就目前游离于法治之外的怪现象来说,也只是冰山之一角。

所谓“吃空饷”就是财政供养人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拿其钱。此现象古已有之,而且形成了“久治不绝,久治不愈”的怪象,他的存在也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不但极大地浪费了财政资金,而且严重践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吃空饷”能够长期存在,一方面是源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法制的缺失。然而,我们在治理“吃空饷”时,却显得办法不多,正如文中所说仅“以清退为主,大多并未入刑”,这样不痛不痒的自查自纠、自我清退,治得了一时治不了长远。目前,在法律层面,对“吃空饷”行为定性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他规章、条例也没有明确说明,造成“吃空饷”处罚成本太低,仅靠小范围的“开除”和“处分”,效果不显著,也警示不了“后来者”。

要想从根子上解决“吃空饷”问题,就必须把治理“吃空饷”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设置一道“高压线”,在法律上堵塞“吃空饷”的漏洞,并依法从严追究“吃空饷”者和“发空饷”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