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怎样适应时代变化趋势

国家治理怎样适应时代变化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适应时代变化”就是时代化。国家治理的时代化,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观的时代化,治理实践的时代性,放眼世界的时代眼光等。

国家观的时代化

社会主义国家观,从马克思的消亡论,到列宁的专政论,再到当今中国的全面建设论,在历史演进中既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又不断与时俱进。

毫无疑问,如何治理国家总受到国家观的支配。有什么样的国家观,就有什么样的治理方法。从创始人马克思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观经历了认识上的变化和深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有两个突出之处:一是国家的阶级性质。与自然国家观、契约国家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深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性,指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夺取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才能建立新的社会;二是未来国家将消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将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开始消亡,“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国家的设想是预测性的,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较大的距离。

列宁的国家观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学说贡献很大,其所著《国家与革命》被认为是最完备的经典名篇。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想未来国家开始消亡,那么列宁最突出的就是强调无产阶级专政。这与当时的形势密切关联,基于第二国际的教训,以及与第二国际中右翼的争论和决裂,列宁将无产阶级专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当然,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有许多新看法,如重视国家的经济文化职能,主张改革国家机关以提高行政能力。可惜列宁去世过早,没来得及对这些进行深入探索和付诸实践。随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巩固国家政权、加快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后来的苏联剧变和解体,更是国家治理失败的集中表现。

毛泽东的国家观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胜利之际,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定调,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阐述了包括发展经济在内的国家职能。但是其后来在国家观上出现严重的失误:突出国家专政职能,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国家的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民主职能,造成了严重后果。

邓小平的国家观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重视制度问题,并自觉地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一再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是现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纵览社会主义发展史,过去在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上,总的来说没有解决得很好。当然,我们不必苛求于前人,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历史进程总是曲折复杂的。过去的认识有不全面的地方,实践中有失误之处,这都是时代的局限。我们应该在新的时代对国家治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