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实践的时代性
国家治理理念来自于制度与体制的区分,来自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这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也凝聚着对改革开放不懈探索的结晶。
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出,是基于认识到制度与体制的区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体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改革就是不断完善体制,从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有了制度与体制的相对区分,改革才于理有据。如果没有这样的区分,制度与体制、政策搅合在一起,任何具体改变都指向制度,那么改革就迈不开步子。分清了制度的层次,我们通过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体制改革,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也是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中,市场经济与现代化齐头并进。一方面,市场经济和现代化需要现代治理。市场经济是对计划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快速现代化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具体表现为“四个深刻变化”,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得社会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过去说治理贫穷的大国不容易,而今治理初步发展起来的大国或许更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并且包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推进,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国家治理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日渐成熟。毋宁说,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对过去探索的总结和肯定,也是顺其自然和顺理成章的。今天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当然,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放眼世界的时代眼光
国家治理既要立足中国,也要面向世界,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邓小平曾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赶上时代就要有世界眼光。
国家治理是世界潮流。世界各国的治理体系各不相同,治理能力存在差异,而“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政治理念的主要趋势。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经验,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应该积极地加以吸收借鉴。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性质、扎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纳当代世界的有益政治文明成果,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青出于蓝。
中国国家治理有自己的定力。世界上治理国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需要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也要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如同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还不完善,但是无论如何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