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体现了一种“新常态思维”,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统计数据,GDP增长7.3%,创下了近6年新低。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7.4%,全年能否达到7.5%的目标,国内外普遍担忧。当前,用“新常态思维”看待和分析三季度和全年经济形势,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所谓“新常态思维”,是一种典型的时空思维。时空思维是思维主体按照时空特性对事物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其中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时间存在和特征的反映,是受客观事物及其时间特征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空间思维,是指受空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活动和空间特征及其客观事物空间存在的反映;时一一空思维,是指时空统一的思维形式,反映物质存在状态的并存序列和交替序列。
“新常态思维”首先是“新”,它体现的是一种时间思维,即与时俱进,把握目前经济发展的新进展和阶段性特征,不能再用“起飞”阶段早期和中期的惯性思维去看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型升级;其次是“常”,它体现的是一种时一一空思维,即综合时空要素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性,“常”中有道,“常”是规律性的表现;再次是“态”,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思维,即从空间角度具体考察经济发展的态象和态势。
依据“新常态思维”看待和分析三季度和全年经济形势,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三季度经济下行创近6年新低,落中有因,降中趋优,仍在稳健和合理可控区间
一是要正确分析和理解三季度增长速度回落的原因。从统计数据来看,主要影响指标:首先是房地产业,增长2.3%,比第一产业还低,增速倒数第一;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增长6.2%,除农业外,增速倒数第二;再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7.0%,工业增速7.1%。可以看出,这是经济结构调整期阵痛的必然表现,一是房地产持续调整累积效应,二是多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累积效应,这二者又会广泛影响二、三产业的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此外,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也是重要因素。用“新常态思维”看,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增长,已进入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现阶段,不能再用高增长时期的思维惯性去看增长速度。
二是三季度虽然速度下降,但降中趋优,表现出三大特点:(1)市场销售稳定增长,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环比增长0.85%。(2)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9月份同比下降1.8%,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9月份同比下降1.9%,环比下降0.4%。(3)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区域结构都出现了积极的改善和优化的态势。
三是经济运行仍在稳健和合理可控区间,在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在7%——8%之间,应是合理可控的。今天,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经济放缓、消化产能过剩任务繁重、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尤其是当增速换挡期、转型阵痛期和改革攻坚期相互叠加、相互作用时,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要求过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