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在北京落幕,会议就加强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构建“法治中国”的新蓝图。
对于这一会议,许多海外媒体和专家不但密切关注,而且积极评价。他们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阐释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并高度肯定了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法治建设造福中国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方案。
外国观察家们指出,加强依法治国对中国自身而言,主要有三重积极影响:
一是政治影响。加强法治建设将进一步改善中国政府的执政方式,增强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3日发表文章称,全会的《决定》将成为中共全党的意志,也将迅速成为政府和司法机关行为的指导,并引导人民思维和行为模式。
文章说,将依法治国这个概念完整地呈现,上升为执政党的全党意志和目标,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性进步。
此外,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将更有效地遏制腐败。
(图片说明: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讲话。)
“法律是重要的约束力。遏制腐败,限制公权的滥用,都需要通过法治来实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良平说。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哈茂德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对目前中国的反腐斗争提供有力的支持,将提升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二是经济影响。中国经济将因法治水平的上升而获得更顺利、更可持续的发展。
郭良平认为,中国改革不断走向深入,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是非常迫切的要求。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治经济,需要明确的规则,具有可预测性,以方便交易达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