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民民主的四川实践与思考

四川:人民民主的四川实践与思考

摘要:60年前,在全球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贡献,由此改变了人类民主发展格局。35年前,在中国西部人口大省——四川设立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这是巴蜀大地上发生的里程碑事件,由此发展和完善了四川民主政治制度。今天,我们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暨省人大常委会设立35周年,总结我省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于加快依法治省进程,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建立什么样的新型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课题,各种探索形式,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表人物纷纷登场,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只有中国共产党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目标。这60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的60年,是人大职能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并不断发挥的60年,是人大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的60年。

四川与全国一起共同走过了60年人民民主的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我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4年8月召开了四川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79年12月设立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60年来特别是设立常委会的35年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四川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以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为第一要务、以服务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重要责任、以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在推进依法治省,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加快地方立法,推进我省法制建设。截至今年9月,共制定地方性法规262件、废止63件,批准成都市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49件。这些地方性法规对于促进四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特别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出台了关于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议和灾区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保证了灾区稳定和重建。二是充分履行监督职能,促进“一府两院”工作。综合运用法律规定的多种监督方式开展工作,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加强对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审查监督,组织执法检查,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询问等。三是加强代表工作,保障有序政治参与。着力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和“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积极稳妥扩大办理答复向社会公开的途径和方式,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重满意率向重落实率转变。探索建立直接选举的代表以多种形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的制度。四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大工作水平。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向省委请示汇报制度,确保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完善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议事程序,增强履职行权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保障力。围绕建设讲政治、讲学习、讲法治、讲廉洁、讲效能的“五讲”人大机关,着力提高常委会机关和人大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