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60年特别是35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实践,成绩令人鼓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的体会是“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共产党执政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才能保证民主法制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二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就在于发扬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三是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法治建设。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照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我省印发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及《指标体系》,为建设法治四川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六个切实防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切实防止”: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五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1979年底,四川省根据《地方组织法》选举产生了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此后全省市、县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陆续选举产生,这标志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体制与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5年来在实行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差额选举,推进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健全地方人大组织体系,加强和规范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职权、方式和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成效显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能否”的检验标准,依法行使职权,不断推进理论、实践和工作创新,为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推进“两个跨越”服好务,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