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2)

世界文化遗产——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2)

马拉柯什的城市结构

马拉柯什城区现存完整的城墙约有16千米,10米高,共20个城门及200座塔楼。红色的城墙从中世纪建城以来就不曾改变。城墙周围种植着绿色植物。这个中世纪阿拉伯人聚居区的特点是将群众集会的场所聚集在一起,包括清真寺、回教学校和一个大广场,并用矩形栅栏将这些地方围起。

自从马拉柯什建立起,它的每一历史阶段,无论是其发展高潮期还是发展低潮期,都会出现不朽的建筑杰作:11世纪穆拉比兑人的城防,12世纪莫哈底斯人的的清真寺和尖塔,14世纪马里尼兹人的清真寺和尖塔,16世纪萨阿迪王朝的宫殿和坟墓以及19世纪巴希亚人的阿尔奥特宫殿。

红色的城墙从中世纪建城以来就不曾改变

红色的城墙从中世纪建城以来就不曾改变

库图比亚清真寺高70米,从几英里外的地方都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它的光塔。它由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德的苏丹雅各比·曼苏尔(公元1184年~公元1199年)兴建而成,此地原为11世纪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德清真寺的旧址,它的光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光塔中最古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其他两个分别是拉巴特的哈桑塔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Girada光塔。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个图书市场,现在就只剩下Koutoubia(源于Koutoubia或Kutub,阿拉伯语中意为“书”)这个名字了。

邦迪阿宫是这座城市中最著名的宫殿,位于阿拉伯人社区南部的皇城内。它于1578年到1620年建造完成。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宫殿之一。遗憾的是,宫殿中的珠宝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没有逃脱穆莱·伊斯梅尔苏丹贪婪的双手,最终,它被洗劫一空。

萨第安墓长期以来幸免于世人的侵扰,曾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专有的墓地。然而,今天人们看到的这片装饰豪华的墓地却是萨迪王朝的王公们的陵寝,其中最显赫的是艾哈迈德·曼苏尔之墓。

城中还有一些后期建造的伟大建筑

城中还有一些后期建造的伟大建筑

马拉柯什与“七圣徒”

几个世纪以来马拉柯什一直以它的七圣徒而闻名于世,在伊斯梅尔·伊本·谢里夫统治时期,伊斯兰教苏非派广泛流行,苏非派作家阿布·阿里·哈桑·尤西根据苏丹的要求创立了七圣徒的节日。几个著名的人物的陵墓迁移到马拉柯什后以吸引从同样的索维拉前来的朝圣者们,那时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习俗和节日。“七圣徒”包括阿布·阿巴斯·萨布蒂(公元1129年—公元1204年,马拉喀什的守护神)、穆罕默德·贾祖利(柏柏尔血统的摩洛哥苏非派领导人)、苏海利(公元1114 年—公元1185年,伊斯兰教语言学家和法学家)、卡迪·阿亚德(公元1083年—公元1149年,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和法官)、阿布德尔·阿齐兹·特巴(马拉喀什第一个苏非兄弟会的建立者)和阿布达拉·加兹瓦尼(特巴的继任者)。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