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变革逼迫我们迈向中高端
要想产业上台阶,王一鸣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些当前国际产业变革的态势。
首先是经济服务化。在他看来,服务化的趋势在强化,比如西门子、GE这些大跨国企业,都在从一个设备制造商转向一个服务商,通过它们的后台设备供应,提供最终解决方案。这就是国际产业变化的新开始,而这种服务化趋势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其次是制造高端化。要不要继续发展制造业呢?当然还是要发展。跨国公司在制造业链条中现在采取把最高端的核心留住,然后大量的其它环节都是外包。
第三是生产智能化。现在最典型的生产领域就是工业第四代,都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或4D打印技术这么一些基于网络的制造,跟传统的制造方式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制造都是要有标准的,只有这样才能规模化,否则没有规模就叫规模不经济。新一代制造强调个性化定制,没有模具,没有标准,也不需要规模。所以新一代的智能制造将是革命性变化。创新在许多地方也被叫做创造性毁灭,中国现在号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产业变革如果不跟进的话,新一代制造对传统制造也会造成创造性毁灭。
第四是组织网络化。所谓的网络化生产模式,就是把不同的生产工序,各自配置到成本最低的区位上去,用互联网进行整合,甚至可以实行零库存管理。
第五,发展绿色化。这不仅是要求有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还要求按照生态产业链的模式来设计工业园区。
王一鸣认为,上述国际产业变革对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提出了紧迫要求,所以亟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首先,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他说,所谓制造的服务化就是要提升在制造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这些环节中的人力资本含量。要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帮助制造业提升它的服务化水平。第三方的研发、第三方的设计是以后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发展的新型领域。
其次,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的产业领域不能走传统制造的老路,不能再搞成过去那种加工组装的模式,一定要从一开始就研发、设计,围绕产业链设计创新链。这就要求新兴产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战略产品,有工程规模化应用,有龙头和配套,形成一个以研发为基础的制造链条。
再次,改造提升重化工业,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传统重化工业,提高环保、能耗和技术等准入标准。此外,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向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方向发展。
最后,强化研发设计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转变。王一鸣说,以前传统的高技术组装是加工组装,现在需要向自主的研发、制造、设计转变。要想做到这一点,到底是需要产业政策还是竞争政策,现在也在讨论。最近总理开会,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说企业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不需要你给我扶持。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能赚钱的企业不需要扶持,只需要公平的竞争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