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
问:我想问,中关村这边一直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在创新方面与美国的硅谷有哪些差距,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培养成真正的硅谷。
王一鸣:你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提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我的理解是美国西部文化是创业文化,早期进西部什么都没有,不靠自己的创新你就没有出路,就是靠创新。很多人说那里的空气好像都能感觉到是创新的空气,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觉得未必我们一定要像硅谷,有很多东西是很难学的,做了也未必成功,可以学合理的能够吸收的东西。我们现在很多国内的研发机构转到硅谷,也是因为人才问题。
问:如何才能划分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比如在煤炭、房产领域。怎样才能减少腐败发生,使得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王一鸣: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划分标准很明确,不需要我去回答。
如何防止腐败发生,现在力度正在加大。反腐在新的时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怎么防止发生需要一套制度,最简单的一句话是,阳光之下很难腐败,透明了怎么腐败?透明化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我不是搞这个领域的专家,只能这样简单回答。
问:9月30号央行刚刚发布房地产方面新的政策。房地产这个行业怎么样转型升级进入新的常态,请您给判断一下以后的趋势?
王一鸣:现在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它也在进入新常态,高速扩张时期已经过去了,从前年开始慢慢进入一位数的增长阶段,今年的销售面积明显负增长,经历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对房地产企业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房地产企业有很多选择,最大的选择就是跨界,基于房地产本身做一些关联性的东西。
还有一个是坚守,在房地产内部调整产品结构,这取决于每个企业的不同情况。什么东西都有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
问:创新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一个创新、一个突破?
王一鸣:最好别把创新和哲学连起来,尤其是最好别跟辩证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
创新我觉得需要制度、文化,形成一种环境。环境比技术本身重要,有好的土壤它自己会长出来。你去珠海可以研究一下,为什么深圳长出那么多有活力的企业,珠海就长出一个格力,这个可以研究。
王一鸣简介
王一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宏观经济研究》主编。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1993-1994年欧盟中欧研究中心和比利时老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访问学者。
曾多次参与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的起草。主要著作有:《调整和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