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再出发:各地抢戴帽变抢摘帽

扶贫再出发:各地抢戴帽变抢摘帽

甘肃是中国最狭长的省区,贫困则是甘肃的最短板。面对贫困,甘肃从未停止书写深化改革、扶贫攻坚的大文章。

30多年前,甘肃定西、河西等地如火如荼的“三西”建设,开创了我国区域性扶贫攻坚的先河。如今,甘肃深化改革探新路,新一轮扶贫攻坚再出发。

抢戴帽变抢摘帽

重找冲刺爆发点

虽然已是初冬农闲,但大山深处的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许多农户仍在集中养殖区内忙着养羊养牛,食品厂、制笔厂等小微企业一派忙碌景象。村党总支书记陈炜政说,得益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扶贫新探索,村里与对口帮扶的福建南安市蓉中村共同成立公司打造脱贫致富创业园,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80元一下子增长到2013年的7832元,开始向全面小康冲刺。

和钟家岔一样,甘肃省3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58个县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点上深化扶贫改革,再出发是为了寻求更理想的冲刺爆发点。

30多年前,甘肃有成千上万人口不能解决温饱。当时的甘肃省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开发式扶贫行动,第一个推进集中连片区域性扶贫开发行动,第一个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行动,由此全省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宣布稳定温饱,甘肃花了近20年时间。而从目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只有7年时间,却还有550多万贫困人口,平均每4位农民中就有1个,贫困人群的纯收入需年均增长17%以上。

啃最难啃的“硬骨头”,不仅需要下定决心,也呼唤创新理念,用深化改革发掘潜力。2013年9月,甘肃启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首先就是聚焦群众脱贫致富这“一个核心”,治的是“扶贫攻坚散光症”和“扶贫帽子留恋症”。

2013年以来,甘肃要求限时摘帽、奖励提前摘帽,对提前脱贫的县区、乡镇,原有扶持政策,投入力度不变,并给予一定奖励。

同时,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区调整考核政策导向,把考核重心从GDP调向扶贫攻坚和群众增收。片区县(市、区)“一把手”实行ABCD四级绩效考核,得A提拔重用,得D降职、免职。今年,甘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先试点取消GDP考核,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用考核的指挥棒,追求“人人谋增收,县县思脱贫”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