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制度自身定位并不明确,部分社会保障项目未按照普惠标准,导致覆盖水平有限。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同类社会保障项目制度设计之初并未考虑有序衔接,再加上社会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并未给出具体的统一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具体措施,造成制度“碎片化”现象。具体为:一是造成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机制不畅,主要在于按缴费工资的12%转移统筹基金,地方利益不易平衡。二是针对跨险种转移接续的具体操作办法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缴费年限和待遇的折算、资金的清算计算办法。三是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多部门管理,信息之间不对称,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四是现有的高保障需求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未实现有效匹配。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数情形下,局限于本单位、本部门,缺乏与其他相关领域改革同步实施,造成治标不治本,又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的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涉及内部制度的重构和与外部制度之间的协同两方面内容。具体而言,为推动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改革,一方面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强化社会保障制度与外部制度的协同。只有二者同时着手,才可能建立起比较科学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

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顶层设计。借鉴专家学者观点、国外经验以及调研结果,提出社会保障制度自身顶层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从长期看,可按照“三步走”战略,以公平、普惠、和谐、可持续为基本原则,构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自身顶层设计的战略目标,从短期看,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逐步提高各险种的统筹级次。二是着力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跨地区、跨险种转移接续的问题。三是切实采取措施实现老农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养老保险等险种与法定险种的整合。四是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五是明确并完善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办法。六是积极探索农民意外伤害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农民、非正规就业者和城镇居民生育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与外部制度之间的协同。社会保障不是孤立的制度安排,它在实践中既直接影响着其他相关制度,也深受其他相关制度的直接影响。因此,制度建设中注重与其他制度的配合,实现良性互动,是社会保障制度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