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青少年普法实践创多个“第一”(3)

粤青少年普法实践创多个“第一”(3)

摘要:广东现有中小学校共17264所,在校学生人数约1440万。1440万“娃娃”的普法教育要怎么抓,广东的回答是:让全社会都动起来—各级党委、政府将青少年普法列入重要议程;各级人大、政协通过专题视察、调研提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法制宣传职能部门把青少年作为普法工作重点;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将其列入工作发展规划。

学法师资队伍形成合力

有了制度和框架,配套措施如何跟上?惠州市下了不少功夫,确保学法考试制度的基础—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大金刚”的全面到位。

有了教材《乐乐的成长经历》,课时同样不可少。惠州将“一周一堂法制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青少年在校期间应知应会的基本法律常识为重点,着重普及与青少年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

对于初三和高三年级,可以在每周班会课或思想品德课抽出15分钟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同时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全国法制宣传日、禁毒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而整合中小学生学法师资队伍在全面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就显得极其重要。记者从惠州市司法局获悉,除了各学校德育教师外,还组建了三支队伍,形成合力:法制副校长队伍,实行定期培训、集中备课和适当补贴制度;村(居)“法制副主任”队伍,负责村(居)所辖范围内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关工委“五老”队伍,以“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关爱团等载体,深入学校开展法制教育。

惠州市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各县(区)一直以来都在全力打造各自学法测试特色品牌,惠城区桥东社区中小学生“我与父母共答一份法律试卷”活动,惠阳区“法律伴我成长”演讲比赛等,既丰富了学法考试内容和形式,也实现了家庭与学校学法良性互动。

法治对话

省司法厅副厅长何流明:

“法制进考卷”

将在全省普及

南方日报:广东的青少年普法特色是什么?

何流明:“六五”普法以来,广东建立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网络,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联动机制。

在学校教育上,抓好法制教育内容、课时、师资培训和考试考核落实;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开展“一帮一”互助和“大手牵小手”普法宣传活动;在社会层面上,抓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的青少年普法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如果请您推荐其中亮点,您会推荐哪一个?

何流明:惠州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做得是比较有特色的。惠州市教育局和司法局等部门联合起来,将青少年普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法制课引入教育课程中,确保“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个关键要素得到落实。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力度。

南方日报:这是不是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何流明:对。我们希望可以在全省普及惠州的做法,让法制进课堂、进教材、进大纲、进考卷。此前阳江市首创并在全国推广的法制副校长制度,就收到很好的成效。这项制度已经成为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