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所望,改革所向。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力量,经济体制改革与改善民生相伴相生,互动互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民生新图景徐徐展开。
保障新图景:兜住底线,完善制度
11月11日零点15分,广东佛山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冰箱被送到手中,成为今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送达的第一笔订单。
38分28秒成交100亿元——当天凌晨,网购不到1小时就超过了去年6个小时创下的成交额。
新纪录的创造缘自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均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幅。
收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底线。“守住底线”就是要形成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
我国通过各项改革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不断提供基本保障,对特殊困难人群进行特殊扶持和救助,守住他们生活的底线:
——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努力减轻老百姓大病就医负担,新农合保障的20种大病实际报销比例最高达到78%;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十连调”。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