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妨对“马上办”办公室多一点鼓励(2)

【案例】不妨对“马上办”办公室多一点鼓励(2)

简政不到位,凭啥“马上办”?

前几天,在全国砍掉13万“协调机构”的新闻传遍网络空间各大角落时,就有人指出,如果不从根源着手,各式“奇葩”机构仍会雨后春笋般出现。话音刚落,预测就得到了应验。略有不同的是,貌似“一场雨”都还没有下,“春笋”就长了出来。

其实“马上办”并不新鲜,山东济宁、湖北襄阳等地多年前就成立了类似机构。平潭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要将螃蟹吃到底的决心还是令人“佩服”,毕竟在“大势已去”的周边环境下,没有坚定的决心,很难做到“逆其道而行之”。而这份决心也充满了善意,就是要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从此角度而言,“马上办”无可厚非。

不过,即使有钢铁般的意志,也得明白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而问题就在于此:满腔热血下并不一定都能发现“刀刃”何在。平潭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跑多个部门,盖一堆公章才能完成”现象,但对此却没有好好总结分析原因,也不懂借鉴天津滨海新区封存109枚审批公章、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的做法,只知道群众办事很难,于是干脆横下一条心:我来帮你办。

客观地说,公仆们无论是选择亲自跑腿、还是选择封存几枚公章,都能体现“一片真心为人民”,但是前后两种方式却有本质上的区别。前一种方式从头彻尾都是围绕着“人”在转,“你不好办我来办”,人治思维显露无疑;后一种则是名副其实的源头治理,法治框架里推行简政放权,谁来审批办证都一样,省时又省力。

退一步讲,假如前一种方式在当地确实大受欢迎、取得成功,笔者也不得不说说隐藏着的“幸福的烦恼”。同样的办事流程,同样的公章数量,只不过办事对象换成了人民公仆本身,就可以将“综合审批时间从过去的256天压缩到100天左右”,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意味着还是“同事的面子更大”?是不是因为办事对象手握尚方宝剑所以怠慢不得?如此分明的办事态度,恐怕不是群众想看到的。

为此,只要还是那一套繁琐的审批制度,不管玩出什么新花样,都难避新瓶装旧酒之嫌,“马上办”也就止增笑耳。

面对“马上办”不该“一棍子打死”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马上办”办公室,此举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褒扬、批评、质疑等等看法充斥着新闻媒体。其实“马上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耳边,山东济宁、湖北襄阳等地多年前就成立了类似机构。依笔者看来,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让群众觉得方便的,对社会有益的,那么成立“马上办”办公室又有何妨?

作为政府部门,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遵守法定时限、提供优质服务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因此,成立“马上办”办公室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更好服务广大群众的的一种有益尝试,是群众反映有关诉求的“绿色通道”,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值得赞许。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马上办”办公室能够倒逼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降低行政惰性、提高服务水平,进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服务理念和全新的管理机制,我们不能还没看到实际效果,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一棍子打死”,而应该本着包容的态度,允许地方政府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不增加人员、不增加编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试点。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马上办”的(如不符合法律法规、手续不全等),与其说“马上办”是一种速度,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执行力。从长远看,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变某些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必须依靠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

一个地方的发展,成也作风,败也作风。“马上办”是政府工作平台的延伸,能够把以前各种“办”发挥的功能整合在一块,这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工作效率、服务基层群众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把“马上办”的精神和作风落实在行动中,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因此,我们不妨给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多一些鼓励,并让实践的和群众的口碑来检验这一举措是否有实效。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