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低就业率榜”背后的高校转型探索(3)

河南:“低就业率榜”背后的高校转型探索(3)

摘要:据了解,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有1036所,在校生1250多万。招生生源紧张、新生报到率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等问题的出现,使地方本科院校办学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显现。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强力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

高校专业如何“接地气”

教育部公布“低就业率专业”引发关注的背后,我省很多高校都已在探索专业设置如何与市场接轨。

10月23日,记者在许昌学院看到,新成立的瑞贝卡学院设立的发制品展厅时尚大气,将发制品的发展史和手工操作平台放置在一起,不仅教给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瑞贝卡学院是河南同类院校第一个行业学院,主要为发制品行业定向培养管理、营销、设计等专业人才。”许昌学院瑞贝卡学院院长沈春光告诉记者,学院与中国发制品协会合作,建立了理事会制度,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师资配置等方面与发制品行业的专家紧密合作,首批学生已顺利入学,并按照既定的培养模式授课,深受全国发制品行业“巨头”的好评。“虽然他们毕业还要三四年,但已有很多发制品大型企业来校预定毕业生了。”

“我们的学生还是大三实习阶段,工资都拿到七八千块了!”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兼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志立欣喜地说,2011级软件设计班20余名大三学生在实习阶段,人均工资达到了5000元以上,这与该院长期以来设立各种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不无关系。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我们必须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区别开来,找准我们的位置。”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学院围绕地方人才需求与产业升级,大胆改革,加快了专业优化与改造步伐,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开设相应的专业。同时,强化开放办学,除瑞贝卡学院外,还组建了电梯学院、道路养护国家培训中心等行业学院,围绕社会行业需要,定向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人才。

杨小林也认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需求导向、条件保障、规模适度、持续建设的原则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对国家急需、有发展潜力的专业给予更多扶持,而对于那些社会热度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却有限的专业,要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同时要在专业学科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