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新跨越

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新跨越

——访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

形象地讲,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如同一个“法治罗盘”,指出了依法执政的新路径,也给出了依规管党的新定位。可以预见,在崇尚法治信仰、彰显法治精神、普及法治文化的“法治新时态”,中国共产党将打造依规管党“升级版”,成为更具公信、更有权威的立法领导者、执法保证者、司法支持者和守法带头者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集结号”。这次全会亦创造了若干中共党史新纪录,如首度把法治作为中央全会主题、首次以法治主题作出全会决定等,这将给党的治理、国家治理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向《经济日报》记者做了详细解读。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走向成熟,党的全会往往将启动中国最重要的“议程设置”。如一中、二中全会主要聚焦党和国家的重要人事议题;三中全会侧重议决经济领域重大事项。为什么本次十八届四中全会锁定法治议题?

高波:“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十八届四中全会锁定法治议题,标志着我们党做出了一个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战略抉择,开启了一个观察当下中国走向、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巅峰时刻”。

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齐头并进,是中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和重要特色。四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事实上,中国法治体系建设既是执政党依法治国、厉行法治的实践进程,也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的推进历程。

形象地讲,四中全会《决定》如同一个“法治罗盘”,指出了依法执政的新路径,也给出了依规管党的新定位。从战略思维上看,对于在“法治新时态”中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做出了回答,如“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依法治国“二原则”等。从战术安排上看,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可以预见,在崇尚法治信仰、彰显法治精神、普及法治文化的“法治新时态”,中国共产党将打造依规管党“升级版”,成为更具公信、更有权威的立法领导者、执法保证者、司法支持者和守法带头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