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务必提升法纪素养

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务必提升法纪素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法规纪律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不可亵渎性,从孙武斩吴王爱姬到曹操割发代首,从岳家军秋毫无犯到包青天铁面无私,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嘹亮歌声到黄克功被执行死刑的萧瑟枪声,从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到邱少云烈火焚身,都告诉我们法纪对于治国治军的重要性。对军队领导干部而言法纪素养尤为重要,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打上纪律的烙印,才能称之为合格。提高领导干部的法纪素养,对于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干部法纪素养越高,思想上行动上越能保持先进性,越能促进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严格的锻炼和养成,使法纪观念成为领导干部坚不可摧的心中长城、人格防线。

    一、职务权力慎重行使

法治的本质是治权,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的法纪素养首先表现为权力上的正确行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权力乃终极春药”,指的是权力伴随诱惑力,处理不好会被权力所毁。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既可为群众谋利益,为部队谋发展,用不好也可能成为权力的俘虏和奴隶。

权力行使必须承载责任。权力是地位,更是责任。权力和责任是相联系而存在的,权力的大小与责任大小是成正比的。领导干部要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切记只有为部队谋打赢的责任、为官兵谋发展的责任,而无为己谋私利、为他人谋便利的义务。坚持从自身抓起,从本单位做起,营造不跑不要、不收不送、不卡不占的良好风气。坚持按责行使职权,不私下授意、不纵容迁就,不打招呼,不插手不干预基层敏感事务。排除极端个人主义的干扰,防止权力私有化;排除市场经济不良风气的干扰,防止权力商品化;排除人情关系因素的干扰,防止权力庸俗化。把职权和责任紧紧地捆在一起,强化问责意识,对因自身执行命令不坚决,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决策程序和原则,情节严重的;隐情不报弄虚作假,败坏风气的,都要被责任追究。做到心中知责,时时负责,事事尽责,使权力行使经得起历史、群众、实践的检验。

权力行使必须承诺服务。邓小平强调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认知自身权力不仅是组织赋予的,更是群众赋予的,权力既属于自己,更属于群众。一名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如果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牟取私利的手段,就会走向歧途。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官兵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行使权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官兵利益得失、官兵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权力是否正确行使的标准,多抓利基层、打基础、惠官兵的建设,多办顺兵意、快兵心、解兵忧的实事。

权力行使必须承担风险。可以说领导干部的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仅是敌特份子关注的对象,也是不法之徒攻关的重点,不仅要承担拍板决策的风险,还要肩负事故案件的责任。这一点从不同时期落马丢官的领导干部身上可以得到印证。正可谓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风险越大,官位越高处理也越重,领导干部在职期间面临的诱惑和陷阱很多,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人生谷底。因此,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惕,在用权的问题上,注意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在焦点敏感问题面前坚持原则,在部队建设面前如履薄冰,在重大事项面前慎重决策,在利益诱惑面前秉公办事,在安全隐患面前大刀阔斧,在成绩荣誉面前保持谨慎,时时处处事事算清政治前途帐、名誉得失帐、家庭亲情帐、经济利益帐、人身自由帐,切不可说违心话、办糊涂事、犯出格错,防止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心理上追悔莫及的问题发生。

权力行使必须承受监督。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菲律宾反贪局也流行一句话:“腐败=权力+缺乏控制力+机会”。这些都说明监督对于权力的重要性。“尧立诽谤之木,舜设敢谏之鼓”,是我国最早的监督举措,包括北京天安门的华表,亦是一个公开的“意见箱”。领导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周恩来的“十条家规”,董必武的“约法三章”,都为世人树立了严于律己的形象。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制度的监督,把监督作为一种警戒、一面镜子,搞好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诫免谈话、个人重要事项报告作为律己的重要内容,并将之作为是对自己的最大关心和爱护。相反,如果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不受制约,甚至如同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那就离违法乱纪和牢狱之灾为时不远。

 二、政策原则务必恪守

作为军队领导干部,不能狭义地理解政策原则,而应把政策原则置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置于加强和改进军队党的建设的高度去思考,置于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高度去理解。

讲政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理解,贯穿法纪的因素看,着重体现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上。这是基于对历史上共产主义运动历次教训的深刻认识,要求军队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最大最高政策原则。巴黎公社失败在于对反革命分子的“宽厚”、“仁慈”,让马克思作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段的军队”的论断;大革命失败导致100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让毛泽东得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结论;皖南事变项英存在右倾倾向使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让全党全军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坚持“共产党绝对领导八路军的原则”;二战胜利后,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共产党解散游击队“交枪做官”,使其胜利成果拱手于人而丧失应有的政治地位,让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的战斗信念;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导致政权易主、红旗落地、军队变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军队非政治化”、“军队非党化”,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成为我党我军的坚定原则。在此认识基础上,有利于更加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原则的履行。如“四个服从”,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制度、政治机关制度、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等,无论担任军政还是技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具体来讲,就是要从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个半小时制度等具体细节入手,做到对上级的命令指示,不论急与缓都要令出即行;对党委的部署要求,不论轻与重都要立说立行;对政策纪律规定,不论大与小都要严格执行。

讲党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包含了许多党的政策原则,党章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作出了六个方面的规定,为领导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政策遵循。从现实情况看,少数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够坚决彻底,存在遇事看来头、表态看风头的现象,存在当“家长”不当“班长”、拉“票子”不拉“袖子”的问题,甚至搞私下变通,制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搞阳奉阴违,玩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伎俩,只能导致权力的腐败。可以说无论是“集体闯红灯”,还是“打擦边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都是党委或领导在决策时就突破了政策法规的底线,违反了基本的政策原则。因此,领导干部要突出依法决策水平的锻炼,坚持决策前先议政,确保内容不违规,决策中守规矩,遵循程序不变通,决策后抓执行,按规落实不走样。宁得罪少数人,不辜负多数人,宁失个人面子,不失班子威信,做到一肩挑明月,两袖拂清风,对待敏感和原则问题,既要认真又要较真,既要讲方法更要讲原则,不为“和气”丢掉正气,不因名利丧失原则。而不能当和稀泥的瓦匠,也不能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而要当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硬碰硬的铁匠。

讲大局,坚持维护军队集体利益。一是稳定的大局——以维护官兵权益为基础。看似维护个体利益,实际上是在维护军队的整体利益。因为只有依法维护官兵合法权益,解决官兵关心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从根本激发官兵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稳定官兵思想尽责奉献,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意义重大。在美国,军队律师有7000多人,占全军编制的0.58℅,俄罗斯军队律师有2000多人,占0.15℅,澳大利亚则所占的比例高达1℅,而我军律师所占比例只有0.06℅,这一客观现状和制度空白,更需要军队领导干部提高法律知识素养,主动为官兵提供法律服务。特别是要依托军队、政府、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加强军营法制建设,建立军人维权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法纪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妥善处理涉法纠纷和事故案件。切实运用法律武器维护部队利益和官兵权益。二是建设的大局——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首选。有这样一则故事,内地有两个小城市在争抢一笔外商投资。两个城市的条件相当,地理位置、交通状况、资源、劳动力等都难分伯仲,甲城市的领导决定,在土地使用价格、税收等关键环节再进一步做出更大的让步,给外商更大的好处,但出乎意料的是,外商最终选择了乙城市。事后,有人不解地问外商,外商解释说,甲城市的条件太过优厚了,他们的许诺已经超出了国家政策的范围,不按原则法律办事,这种人情色彩太浓、随意性太大的地方我们不敢去,这是几十年的投资啊。外商的这一段话应值得我们领导干部深思,在部队建设的大局上,必须杜绝朝令夕改、损公利己,不计成本,不讲原则的思想行为。

 三、法规制度始终遵循

相比较习惯性、经验式、传统化的管理行为,法规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军队领导干部不仅是法规制度的执行者,也是依法治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主动学法规、守法规、用法规,明确纪律规范,划清政策界限,做熟知法规制度的“明白人”、执行法规制度的“带头人”、维护法规制度的“铁面人”,以良好的形象和表率带动部队。

始终敬畏法纪。唐太宗李世民说,“每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明太祖朱元璋亦对“畏法度者乐”颇为欣赏。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都说出了为官做人须心怀敬畏。作为领导干部,须知“不把纪律当回事,难保自己不出事”,如果无视党规法纪,就容易失去约束和监督而蜕化变质。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栽跟头,都能从纪律观念淡薄、令不行禁不止上找到根源。领导干部应强化“军令如山、军法无情、军无戏言”的纪律意识,强化“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责意识。时刻保持警醒,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破除内心侥幸,用“做了亏心事、就怕鬼敲门”刹住蠢蠢欲动。

始终知法守规。懂得法规才能更好地遵守法规,掌握政策才能更好地运用政策。学法知法懂法的真正目的,在于摒弃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的人治思维,树立以法规制度为核心的法治思想。从历史上看,追步秦汉、唐宋朝廷也都以明晓法令作为在职官员的基本要求,如唐睿宗曾颁敕旨:“律令格式,为政之本,内外官人,退食之暇,各宜寻览。仍以当司格令书于厅事之壁,俯仰观瞻,使免遗忘”,说的是把国家法规律令都抄写在办公场所的墙上供大家诵读学习。古之官员尚且如此重视法规制度的学习掌握,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更应把遵规守纪意识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但是现实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官大脾气涨,位高口气大,往往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规制度之上,出现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现象。正如34岁就走上正厅级领导岗位的李真入狱后对记者所说,“我觉得许多人缺乏遵守制度规定的意识,就象开车闯红灯、加塞儿一样,有些官员出事,不是出在制度上,而是出在遵守制度的意识上。”因此,要做到会议讨论前先学一步,工作开展前早学一步,理论学习深学一点,日常管理多学一点,始终将法规制度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不能打擦边球,钻法规制度的空子,因为社会存在不等于就是合理合法的,地方群众能做的不等于部队也能做,没有明确禁止的不等于提倡鼓励的,别人也这样做不等于自己可能做。或是搞土规定土政策,凭既往经验办事,凭个人好恶抓工作,要把法律法规、纪律规定转化为高度的自律,切忌抱有平时松一点没关系,小事马虎一点没大碍的错误想法。始终把依法决策、依法指导、依法落实作为基本的工作理念,把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抓落实作为根本的领导方式,体现在领导工作的全部实践中。

始终执纪从严。“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军行之有效的治军方针,也是保证有纪律有秩序有团结有战斗力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应自觉做严格遵规守纪、维护制度法规的表率,特别是在从严执纪上身体力行,在从严管理干部上加大力度。切实认清从严执纪的实质和内涵。要从三方面来认识,一是从严执纪是对部队建设的最大负责。“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句话揭示了一支部队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从严执纪就是培养官兵从令如山、守纪如铁的纪律意识,不断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否则,部队带得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甚至一盘散沙,部队则毫无战斗力可言,更是一种失职渎职行为。二是从严执纪是对部属的最大关爱。俗话说,“大严大爱”,严格才能引导部属走正路、不偏向,才能教育部属立标准、强素质,才能帮助部属少犯错、不犯错。三是从严执纪是对自身的最大保护。赏罚严明就能减少人格失分,赢得官兵拥戴;铁面无私就能避免处事不公,赢得群众尊重;一切按规定办就能消除失职隐患,赢得组织信任,否则就容易“城中失火,殃及池鱼”,甚至“引火烧身”。切实抓住干部队伍这个重点。领导干部要树牢“抓干部管理是本职,不抓干部管理是失职,抓不好干部管理是不称职的观念”,做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通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不讲条件,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工作不力和作风不正的干部不姑息迁就,对出了问题的干部不包庇袒护。”

(作者系73087部队政治部主任)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