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华: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李春华: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这三个“事关”,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个社会的社会意识往往通过社会思潮表现出来,成为意识形态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那么,什么是社会思潮,目前我国主要有哪些社会思潮?客观评判社会思潮总体态势有何意义?当前引领社会思潮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华研究员,对有关问题回答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梁卫国的提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华研究员向记者介绍说,对于思潮问题要善加辨别,区别对待,实现思潮问题的引领根本上还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思潮实质是相对理论化的民众诉求

记者:当前在思想理论界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讲到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似乎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字眼儿。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思潮?

李春华:是的,现在从学术界、舆论界到普通民众,从报刊书籍到网络媒体,论及、谈及“思潮”的比比皆是。但究竟什么是“社会思潮”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很普通民众可能不一定知道什么叫“社会思潮”,但社会思潮的产生与民众却有很大的关系,它实质是民众诉求的理论表达。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政治诉求、价值诉求,这些诉求通过一些精英知识分子“加工、生产”出一定的理论体系,经过思想家倡导在大众中广泛流传,进而形成“潮流”,我们就称之为社会思潮。

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当前学界普遍把1902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的关于“时代潮流”的描述作为社会思潮的经典概念。“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始焉其势甚微,几莫之觉;浸假而涨——涨——涨,而达于满度;过时焉则落,以渐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成为思潮,成为思潮的思想,必然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符合时代的要求;也并不是所有的时代都有思潮,有思潮的时代是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非常深刻地说明了思潮的特点。梁启超没有区别进步的和落后的社会思潮。在他看来,社会思潮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有:许启贤认为: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群众利益和要求的、以某种理论学说为主导或依据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王锐生认为:社会思潮是许多个人思想的汇集,其本质是物质的经济关系、人们生存的社会条件以思想观点和情绪等形式在社会一部分人的意识之中的反映。梅荣政认为,社会思潮是某一时期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特定的思想理论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作用。在我国最早开展“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的林泰先生认为:社会思潮是在社会变革时代由一定思想理论引领的、反映社会历史走向诉求的、影响面很广的思想观念或倾向。

这些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基本含义是相同的。一般认为,社会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与时代和社会重大问题联系并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具有某种理论支撑或理论形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社会思潮的实质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