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湖畔,山水相依。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11月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步入高潮。经过一年的辛苦耕耘与数日的紧张冲刺,APEC在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收获硕果。其中,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与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目标的明确,成为北京会议记在APEC历史上的浓重一笔。硕果的取得与APEC各成员的协调合作密不可分,同样与中国的周密安排、积极倡导、务实贡献密切相关。面对当前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困惑,中国领导人没有回避,而是从亚太未来与战略全局出发,以果敢的姿态将区域一体化作为此次会议提纲挈领的主要议题,由此促成亚太区域一体化步入新征程。
11月11日,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共同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
前景:从“面条碗”到亚太自贸区高屋建瓴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以区域性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贸易安排不断扩张,进一步推动了自由化发展。然而,多边及重复的地区性架构所带来的“面条碗”效应(各种区域性规则像面条一样搅在一起),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商业面临新的复杂挑战。据统计,当前亚太地区有25个合作机制和56个自由贸易协定,碎片化趋向非常明显。
作为今年APEC会议的主办方,中国没有回避挑战,而是面对问题,主动和其他伙伴共同协商,在“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主题下,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首要议题。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明确指出,当前亚太“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向和重点不一,各种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纷纷涌现,导致一些方面面临选择的困惑。”“亚太的未来,正处在关键的路口。”“是深化一体化进程、还是陷入碎片化漩涡?是践行开放包容理念、共同开创亚太世纪,还是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过去?”这些问题不仅表达了亚太地区的共同关切,而且是对亚太未来、亚太梦想的追问。
为此,习近平主席倡导APEC成员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随后举行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决定启动和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为实现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在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重中之重。围绕着这一目标,宣言表示要推进自由开放贸易投资、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和供应链联接、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宣言对亚太自贸区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并阐明了它与其他贸易安排的关系。宣言指出,亚太自贸区是APEC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手段,是一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在“10+3”、“10+6”、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现有区域贸易安排基础上发展建立。宣言特别强调,亚太自贸区应使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各经济体应投入更大努力结束亚太自贸区的可能路径谈判,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为此,宣言要求通过推进APEC自贸区信息交流机制,提高现有自贸区透明度。评论指出,这对增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开放性、防止因此影响亚太地区开放格局具有直接的意义。
关于亚太自贸区与亚太经合组织、茂物目标的关系,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应做出重要和富有意义的贡献,成为亚太自贸区的孵化器。同时,亚太自贸区将建立在亚太经合组织之外,与亚太经合组织自身进程平行推进。2020年实现茂物目标仍然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核心目标,亚太自贸区不会取代茂物目标,相反,它将成为整合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重要驱动力。
建设亚太自贸区的路线着眼于发展与合作,尤其是着眼于能力建设活动,缩小APEC成员间能力差距,提高经济体参与现有区域贸易安排和最终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能力。
关于亚太自贸区的推进进程,宣言表明,APEC领导人欢迎由贸易投资委员会建立关于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主席之友”工作组,同意启动“实现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联合战略研究”,并在2016年底前报告研究成果。
通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北京路线图,APEC开始尝试引导现有区域贸易安排,避免“面条碗”效应继续影响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这对于处在关键路口的亚太意义深远,对维护亚太地区开放格局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