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合作提升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也关系到亚太各方的长远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则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优先。为此,2013年APEC领导人宣言提出了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三大支柱,实现亚太无缝、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此次APEC北京会议提出,要在2025年前完成各方共同确立的倡议和指标,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
具体而言,在硬件联通方面,各APEC经济体将重点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公私伙伴合作关系及其他渠道加强APEC经济体基础设施融资,建设、维护和更新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信息通信技术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在软件联通方面,各APEC经济体将采取共同行动,解决贸易便利化、结构和规制改革、交通及物流便利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在人员联通方面,各APEC经济体将讨论商务旅行、跨境教育、旅游便利化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等问题。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APEC范围内跨境学生交流每年100万人的目标,并增加赴发展中经济体留学的学生数量;在2025年前实现APEC地区接待游客人数达到8亿人次的目标;在2017年前实现每个APEC经济体在其他经济体每年至少举办一场文化推广活动。
经济技术合作是落实互联互通蓝图的重要手段。为此,各APEC经济体将开展提高能力和加强机制建设的经济技术合作,为APEC经济体提供相关能力建设项目。在具体操作层面,APEC领导人将指示部长和高官作出专门安排和规定,对蓝图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估和审议,并在2020年对蓝图进行中期审评。
以中国力量助力亚洲梦想
在推进亚太区域一体化尤其是促进亚太互联互通方面,中国发挥了独特的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11月9日指出,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
首先,中国的周密安排为此次APEC会议周各项活动顺利举行提供了保障,为此次会议刻下了真诚、热情、自信、开放、负责任的“北京印记”。一周时间内,从高官会、部长级会议、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工商领导人峰会,到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通过精心设计和统筹安排,为各方交流碰撞、达成共识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为APEC取得丰硕成果做出了特殊贡献。
其次,中国的积极倡议为此次APEC会议取得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一开始,中国就主动和其他伙伴共同协商,确定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主题,并确定了三大重点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在各成员经济体提交的100多项合作倡议中,有50多项由中国提出。“中国的倡议占据‘半壁江山’,这就是中国贡献。中国重新聚焦了APEC的发展方向,推动投资贸易的便利化与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和互联互通。”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
再次,中国的务实贡献展示了一个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与推动亚太开放格局的决心。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方将捐款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APEC机制和能力建设,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未来3年,中国政府将为APEC发展中成员提供1500个培训名额,用于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能力建设项目。中方努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各成员共同支持APEC发展壮大。
此外,在APEC会议周期间,习近平主席还与7个非APEC成员亚洲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未来5年,中国将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的培训名额,帮助周边国家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
不久前迈出实质性步伐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样由中国倡议设立。该组织意在解决亚洲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的资金问题。按照目前工作计划,预计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将在2015年内完成章程谈判和签署工作,使亚投行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
从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到互联互通蓝图,中国通过APEC北京会议展示了大国担当,把亚太经济发展引领到一个新的方向。“‘北京路线图’可能像‘茂物目标’一样,在APEC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会在今后的APEC会议上被频频引用,是亚太大家庭发展的标注。”阮宗泽说。(记者 王鹏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