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坚持二维改革路径——辜胜阻谈新型城镇化(2)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坚持二维改革路径——辜胜阻谈新型城镇化(2)

城镇化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手配合,同时防止政府变成“闲不住的手”而过度干预

《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论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各自的功能界定问题。那么,城镇化需不需要政府?

辜胜阻认为,城镇化是市场的自然结果,推进城镇化要尊重客观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城镇化无所作为。他说,仅靠市场“无形之手”会造成市场失灵,即具有外部性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会达不到社会总体需要的水平。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同时,要防止政府变成“闲不住的手”而过度干预,把好经念歪。也就是说,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政府应该做什么?辜胜阻的观点是,政府应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好六件事,即规划制定、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他强调,城镇化是双刃剑,必须稳步推进,用好健康城镇化的黄金机遇。要防偏纠偏,如果将透支未来的政府短期行为和企业投机行为结合在一起,过度追求城镇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城镇化应围绕“人、业、钱、地、房”五个要素推进一系列配套改革

《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模式和政策》中提到,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辜胜阻对此表示赞成。他进而阐述道,城镇化需围绕“人、业、钱、地、房”五个要素推进改革,深化诸如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制、城市投融资体制、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房地产管理、财税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

在“业”的方面,辜胜阻认为,要注重城市的产业支撑和居民的稳定就业,防止中国城镇化出现“拉美化”现象。他建议通过大规模减税减费、改革金融体制等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成本高、融资难、利润薄、转型艰的问题,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其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的作用;构建进城人口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扶持体系,提高进城人口的就业水平。

“市民化的难点在稳定就业机会,要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可创业、能就业,成为城镇建设者和发展成果享受者,成为城镇活力和创造力、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辜胜阻说。

在“地”的方面,辜胜阻提出,要确权流转、集约使用。他说,如果城镇化是劳动力转移在先,就业安排在后,长期没有工作、又不能回归农村的人就会将城市的部分地区变成贫民窟。 要坚持农民受益最大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完善土地“确权、流转、征用”等一系列环节,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赋能工作,完善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的流转或退出机制,控制征地规模和提高用地集约度。

辜胜阻认为,土地改革关键在于稳定所有权,保留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用好抵押权、担保权。他建议,土地产权设计,要在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抵押权、担保权五个权利分离情况下保障各个主体之间的权益。

在“房”的方面,辜胜阻主张建立多渠道的住房供给体系,包括政府的保障房、企业盖房、当地农民盖出租房、社会上的出租房、二手房和三手房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