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坚持二维改革路径——辜胜阻谈新型城镇化(3)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坚持二维改革路径——辜胜阻谈新型城镇化(3)

坚持户籍和公共服务二维改革路径,让进城农民穿“五件衣服”

辜胜阻重点阐释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什么以及怎样坚持二维改革路径。

户籍和公共服务,哪个是市民化的标志?当前推进人的市民化,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废除户籍。而在辜胜阻看来,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标志绝不是一纸户籍。重要的是改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和农民工的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从广度和深度上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让转移人口有稳定的就业、逐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和安居乐业。

“相当一部分人在户籍改革当中不能进城,一部分是不能落户,还有一部分是不愿意落户。因为农村户籍上的含金量很高,他们愿意工作、生活在大城市,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所以,农民工的市民化要穿‘五件衣服’,即穿上市民的教育、医疗的衣服,同时也不能脱掉农民的三件衣服——承包地、宅基地、农用地。‘五件衣服’是基本的公共服务。”辜胜阻说,现在80%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并不稳定,如果一夜之间户改、土改,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辜胜阻用两个公式来描述他所理解的市民化和城镇化:市民化=稳定就业+公共服务+安居及观念;城镇化=产业支撑+人口集聚+城市繁荣。而目前的城镇化存在就业保障不稳、公共服务缺钱、农地改革滞后、安居梦想难圆、“过客”心态严重这“五大瓶颈”。要破除五大瓶颈,就需要选择二维改革路径。

辜胜阻特别强调,农民工融入城市最大的观念障碍是其根深蒂固的农民意识、浓厚的过客心态和边缘化心理。农民工更好地融进城市,不仅要“洗脚上楼”,更要“洗脑进城”,改变过客心态和农民意识。

城镇化当中人的问题,除了“如何市民化”,还要考虑“人往哪里去”。是离乡背井、异地转移还是就地实现城镇化?辜胜阻说,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前面所讲的留守儿童、安居困难等一些社会现象,因而他主张“就地拥抱希望”。是把大城市做大还是把小城市做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小城市做多。“21年前,我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的观点是中国要走二元城镇化道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依托大都市发展城市群,实现城市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做大县城,使农村之首的县城建成有吸引力的中小城市,走农村城镇化之路,实现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

对于如何进行户籍改革,辜胜阻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户籍能不能全面废除?能不能剥离附着其上的福利待遇?特大城市户籍能不能完全放开?农民能不能在改变户籍的同时放弃土地?是存量改革还是增量改革?是局部激进改革还是全面激进改革?

他分析了户籍改革的复杂性。在我国,户籍是横亘于城乡之间的一堵“墙”,是区分身份的标志,也是不同待遇的依据。户籍背后不同待遇是动态的,过去附着在城市户籍上的粮票、油票、布票等已消失,但教育、社保城乡待遇差别加大,购房、购车等新待遇不断出现;农业户口上附着宅基地、承包地、各种补贴等,含金量高,这些差别使户改十分复杂。

鉴于此,辜胜阻提出户籍改革要坚持的六大原则:因城而异,因人而异,存量优先,自愿选择,以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为基础,保障转移者权益。

他反复提醒,城镇化的核心是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要避免盲目地改户口和收土地,不能使大量农民工一夜成为市民而失去农村土地。他还建议全国实行统一居住证制度,以此使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城镇常住人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