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既密切联系政治问题,又密切联系经济基础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往往发展成为政治斗争,最后会导致政权的争夺。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重要的反作用,但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基础,适应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并为经济基础服务。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在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固然同我们的思想宣传工作不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基础变了。拿国有经济来说,它的总产量只占经济总量的25%,只占出口贸易额的11%,非国有企业反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国有经济是不是处于主导地位都成问题,怎能保证主体地位。一些人还在极力鼓吹“民进国退”,谁不赞成就受到围攻。也有人想把“混合经济”这种合法形式,作为推行私有化的途径。另一方面,则拚命抹黑国有企业,把国企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不公道的,别有用心的。我们这三十多年经济起飞,是靠国企打下的基础、创造的种种基本条件。真正能同外国资本进行竞争的也是国有大企业。国企需要改革,是改掉国企本身的毛病,使之更有效率,更健康更壮大。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不能借机搞私有化。国企是全国人民的财产,不能轻易一卖了之,化公为私。邓小平同志从实行改革开放那天起,就一直强调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坚持。现在我们国家的国企经济所占比例,还不如有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变了,加上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大量涌入,就出现了今天思想领域的情况。
在思想宣传工作中,应当如实地、系统地宣传建国后的前30年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建设方面的成就(如基本建设,水利建设,科学技术等等)。这方面的宣传很不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专门抹黑前30年的历史,使得人们一提到前30年,就是讲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好像什么好事都没有做。为了证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就贬低前30年,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新旧社会两重天对比的人们,很容易接受这种宣传。与此相关联的,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就是“民国热”。有人流露出对旧中国的留恋之情。有人替蒋介石翻案,把蒋介石作为正面人物来评价,拿蒋介石日记做文章,声称要改写近代史。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赤裸裸的表现。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作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支力量,要坚定不移地遵循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团结和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发挥自己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