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关系篇:周边外交 联通彼此
“中国是邻国。”在澳大利亚、在新西兰、在斐济,不止一次地听到这句话。他们引用“好邻居金不换”,表达对邻居中国的珍惜。
俯瞰地图,大洋洲踞南太,四周苍茫大海,北望亚洲、南扼南极。和中国虽不接壤,但跨海毗邻、交往久远,寄托着多少美好希望。
中国同样把它们视为大周边,亲诚惠容的理念一以贯之。
力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折射惠和容。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北连亚洲经济圈,南牵大洋洲经济圈。
世界经济总量排名中,中国是第二位,澳大利亚占第十二位。广泛的合作领域共享,描绘了一幅诱人的画卷。
这条纵贯太平洋的经济大走廊,联动亚太、统筹海陆、互济南北、面向全球。
身处其中,肩头是沉甸甸的担子。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协力推动。
一马当先的中新经贸合作,会不会被澳大利亚抢了风头、又抢了生意?
习近平主席对潜在的忧虑,毫不回避。在新西兰总理府共见记者时,他借着回答经贸合作的问题,说了这样一段话:
“有人在澳大利亚就问我,中澳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新经贸会不会影响。中国有13亿多人,市场大得很。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市场,恐怕新方供不应求。”
约翰·基总理在几个场合一再强调,“中国市场摆在那里,有足够的吸纳能力”;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部长盖伊也引用道,“中国市场大得很,只怕会供不应求”。
中澳、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放在整个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宏大背景中去看,它只是一块刚刚完成的“拼图”。
雁栖湖畔,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扬帆启航。“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力改区域合作的碎片化,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再次引领这一话题。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开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启动丝路基金等途径为此作出贡献。
访问期间,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汇聚了无数目光,澳方和新方都表示,“将积极研究加入”、“积极参与亚投行建设”。
力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背后是中国机遇的持久带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对亚太繁荣进步,更是意义非凡。“中国愿意分享发展机遇”,“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独行快,众行远。”
习近平主席几个月前的一句话,阿博特总理此时借来引用,意味深长。
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集体会晤,折射亲和诚。
中国倡议、中国邀请。斐济,历史性会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