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系篇:中国故事 辐射世界
从雁栖湖到南太平洋;
从区域平台到全球舞台。
一路走来,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同事,向习近平讲述了他们眼中不同的中国故事。
在阿博特总理眼中,中国故事是“几亿人摆脱贫困”。他由衷感慨:“中国改革开放使几亿人摆脱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进步。中国繁荣富强对世界意义重大。澳大利亚愿意做中国可靠的合作伙伴。”
在约翰·基总理眼中,中国故事是“巨大机遇”。他多次强调:“新西兰钦佩中国非凡成就,相信中国发展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给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各国带来巨大机遇。”
在许许多多人眼中,中国故事是蒸蒸日上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在布里斯班,在楠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汇聚,一个不变的话题是:祝贺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占全球贸易额80%、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9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给了中国一个与全球“对表”的机会。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4%的增速,毫无悬念的一枝独秀。“每年增量相当于贡献了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
怎样把大国的经济贡献,转变成与之匹配的全球辐射力?
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同习近平主席短暂会见,他接连询问中国的治理经验。“希望欧方从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寻找更多机遇”。
一路走来,问得最多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改革正是一场分会的主题词。习近平主席应邀介绍。“改革需要有敢破敢立的政治勇气”,“需要发展方式的不断创新”,“需要平衡的政策组合”,“需要量体裁衣的政策导向”……会场屏息静听,倾听一个大国的心路历程。
规则话语权,一个持续升温的词。
《澳大利亚人报》一篇报道挖出了“独家”:多个国家都在争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但中国却是最终的选择。这一选择是在征询二十国集团成员广泛意见后达成的,这些成员都将中国作为自己的选择。
主办权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的信心。
从“一带一路”应者云集,到亚洲安全观广受赞誉;从大国关系、周边关系的战略擘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共鸣……国际上诸多媒体一再以这样的词句定义:“不一样的中国”。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再一次引领话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