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领导更具魅力

“人格”领导更具魅力

据24日《人民日报》报道,天津市年逾古稀的退休副厅级干部王辅成,已与腰椎间盘突出、胆结石等多种疾病抗争多年,至今蜗居在不足40平方米的斗室中。自1994年至今,他宣讲近千场,听众超过20万。曾有听众说:“王辅成往讲台上一站,只字未言,已是一堂课”。

细细品读王辅成的讲学经历,深感其身上彰显出的“人格”力量。笔者认为,这种人格力量,不仅需要每一位学者去效仿,也很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去深思。

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不太注重靠“人格”去领导部属、引领群众,而是习惯于高高在上、吆五喝六,以权压人、以势逼人。还有的对己对人“两重天”,光对别人提要求,不得不拿要求管自己,只准自己“放火”,不许他人“点灯”,等等。如此缺少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姿态、平行的状态,部属见了就怕、群众见了就躲,即便是部属当面遵从了你的指令,事后很难保证不打折扣。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发表过《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的文章,提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领导需要“品导”。身为领导,只有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才能有威信力、影响力。否则,就会出现“台上你说,台下说你”,说话办事就不会有什么号召力,政策措施也不会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同与支持。

领导干部要以“人格”引领部属、带动群众,就需要做到以“德”立人、以“诚”待人、以“才”领人。

以“德”立人。古人云:“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有能无德的领导,不是一位称职的领导。尤其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德”字为先,这既是党性要求所系,也是为官行政之责。要始终树牢共产党人的人品、官德和党性,不管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应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成事;要始终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自觉慎言、慎行、慎权、慎欲,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获,常怀律己之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出“无声如同命令”、“行为就是导向”的“人格”力量。

以“才”领人。领导之要在于“领”,“领”之关键在于“才”。然而,有些领导并没有把准领导之“才”的真正内涵,有的把“官位”看成“才”,只有耍官腔、摆官架、拉官脸,才能凸显号召力;有的把“权利”看成“才”,不采纳“位卑之言”,主观臆断作决策、做事情;有的把“资历”看成“才”,不善于向群众学习,眼光短视、思维狭隘、办法老旧,等等。如此这样,不仅影响了单位建设的发展,也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只有剔除官僚主义,才能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部属、群众的信任度;只有剔除形式主义,才能营造抓工作落实落地的浓厚氛围;只有剔除主观主义,才能迸发锐意进取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带领部属和群众创新发展。这才是领导之“才”的应有之义。

用“诚”待人。以诚相待,即使再简单的话语,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待人不诚,即使再多的指令,也会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当面宽容不了出差错的部属,心里容纳不下有“毛病“的群众,往往以拿一点失误而否定其成绩,因生活小节不拘而将其打入“冷宫”。如此不诚之行,部属干工作就甩不开膀子,群众想说话就张不开嘴巴,何以随从领导当参谋、出良策?如何向领导说真话、吐实情?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行令”有效。要能容人能容事,言必行、行必果,以宽容待人、言行相一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人、教育人、感召人。

(作者系徐州市泉山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