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依赖有效监督(3)

依法治国依赖有效监督(3)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而公权力治理则是重中之重。

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包括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的要求。“法治监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新概念,监督的法治化意味着制约权力走上正道。

形式主义的监督就如隔靴抓痒,无济于事。有监督无实效,等于不监督。依法治国的思想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形成。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确立了国家治理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战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权力的有效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一系列监督制度,如“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等等;强调“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这样突出地强调监督制度,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下工夫建设好监督制度,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