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为现代国家治理形态铸模(2)

以法治为现代国家治理形态铸模(2)

然而,这些要素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成长,一方面各主体要素功能尚未获得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各要素彼此间关系也尚未形成有机化。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各要素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并推动国家治理形态实现有机化,从而标志着现代国家治理形态构建由要素生成阶段进入到形态定型阶段。

从人类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经验与规律来看,推动现代国家治理形态走向定型,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是关键。一是从国家治理主体要素来看,法治是保证国家治理主体要素现代化以及其功能充分实现的重要条件,而国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根本性地位;二是从国家治理整体形态来看,各要素之间要实现有机化,在机制上有价值、制度与组织三方面来保证。这其中,制度是关键;而在国家治理中,法治就是制度机制的最重要表现。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启动了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并从以下三方面为现代国家治理形态走向定型奠定基础,从而起到了铸模的作用。

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国家治理形态中,存在着政治结构空间与国家结构空间的区别。政治结构空间是指由党、国家、市场与社会组成的政治运行的逻辑空间,国家结构空间是以宪法为基础形成的国家运行的逻辑空间。在政治结构空间内,政党对国家建构与发展具有领导功能,而在国家结构空间内,应以依法治国为原则。因此,党对依法治国领导是就政治运行逻辑而言,依法治国是就国家运行逻辑而言的。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实际上就为国家治理形态奠定了政治逻辑基础。

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是强化宪法权威,明确了依宪治国要求,使国家治理的法治基础得以硬化,将推动国家要素现代化。二是对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职能与机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法治化要求,使国家具体运行机制有了更高的法治保障。三是强调了依法执政要求,使政党在国家结构空间内将遵循法治原则与国家运行机制加以融合,提升党的执政法治化水平。四是深化法治内涵以及人民与法治关系的理解,将使法治意识转化为一种价值和精神力量贯穿于国家治理形态之中,使依法治国获得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内涵。

强调了依法治国必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动现代国家治理形态定型,制度化是关键。这种制度化不仅要求在国家结构空间内必须推动法治建设,而且还要求政党、国家、市场与社会各要素内部运行的制度化,以及各要素之间互动的制度化。由于党在政治结构空间内具有领导功能,在国家结构空间内就有执政功能,因此,这就要求党不仅在国家结构空间内必须做到依法执政,同时还要求政党自身内部建设也应该推动制度化,于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要求和重点内容之一。

(作者系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