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情绪管理的弹道原理。高明的群众工作者不但要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也善于给人民群众以荣誉,在人民群众思想或精神状态低落时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情绪干预,引领人民群众前进。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需要平时给老百姓愿景,关键时刻表现果断,在面临失败或挫折的时候表现乐观,这三种素养同时具备,就能对下级或普通群众进行情绪引导。习近平善于做群众工作,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个性特征、远见卓识、务实风格、乐观精神等,经常对党员干部或群众进行情绪引导,比如他提出“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困难的‘困’困住的是‘木’而不是‘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善于传播“正能量”等观点,都是最佳的群众情绪管理引导语。
六是凸凹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符合“凸凹原理”,它反映了某种自然规律,也反映了某种人文与社会规律。群众工作也是如此,凸凹原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论。在单位里,党员干部应该“凹”一点,给下属和助手以更多的表现空间,下属和助手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才能够得到成长,也有利于事业推进;在社会上,党员干部要“凸”一些,要敢于坚持原则,一碗水端平,如此就能实现干群关系无缝对接。在凸凹态度上,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会总揽而不总包;“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党员干部有位子,就有讲配合职责;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群众工作也是“平衡”的艺术,等等。
七是金刚石原理。任何一个六角形的中心部分都是一个六边形,类似一个金刚石的切面。如果六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代表人活动的三个平台,即从小在家庭、长大在学校、毕业在单位;另外三个角分别代表在三个平台上的三支队伍,分别是在家庭平台上的家庭顾问、学校中的校外辅导员、单位里的“思想政委”,那么,群众工作就可以做到全覆盖。在家庭平台上,习近平重视家风教育,比如2004年7月19日他提出:“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在学校教育问题上,习近平强调:“要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在海淀区民族小学调研时关心该校的校外辅导员制度有没有建立起来,等等。在单位平台上,习近平特别强调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
八是同心原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团结、奉献。无论全世界的华人生活在哪里,都有一颗中华民族的心,都心系中华民族之“根”与“魂”。因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把全体中国人团结和凝聚起来,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早在2004年4月13日,习近平在浙江省侨办和侨联调研时的讲话中就指出:“实现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党的领导下,把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都凝聚起来,对于推进我们的各项事业至关重要。”200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作报告时插话:“国际共运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是没有出路的。同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放弃党的领导,任凭各种反对势力打着民主的幌子瞎折腾;或者饥不择食、乱开药方,只谈改革而不论加强,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其结果就是改革变成了改向,变革成了变色,把自己的执政地位给革掉了。”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大的同心圆之“心”时,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是人民的最大的公约数;高度重视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要始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十六字方针;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等等。
(作者系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